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和“十一五”两个关键时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面铺开,在建立技术攻关体系和应用体系的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省市协同推进工作体系,有效激发了各级地方政府参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积极性,并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为了国家科技部与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紧密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例如“十一五”参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省市已达28个。
自主权下放将会更有力的推动地方制造业信息化
如今,科技部要将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自主权进一步下放到地方。对此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尹超教授认为这将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实际的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突显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特色和推进成效。
由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部门和制造企业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地方实践经验丰富的制造业信息化高层次专家资源缺乏、有较强技术力量和稳定服务队伍的地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性服务机构缺乏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大量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将仍然不能深入开展,更难做出特色和得到地方重视。甚至会继续存在打包企业已有工作来应付项目检查和交差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尹超提出了自己三方面的建议。
(1)尽快设立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专家组,并设立分行业和分类别的责任专家组,分门别类对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行支持、指导和服务。专家组的专家来源应多吸纳地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中建议设立专家组专项资金,以促进专家组的管理和运行,以及激发专家提供服务的积极性。
(2)对于经济和产业发展相近或联系紧密的省市,可以采取联合推进和联合承担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模式。
(3)大力加强省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并将其建设为省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进的承担主体。建议从两个方面来重点突破,二是科技部和地方政府联合在每个省市设立一个具有事业或行政编制的专门从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的非赢利性事业单位。以吸引和稳定一批业界精英:二是科技部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编制人员的资格认证考试和评审机制,以保证服务队伍的人才质量。
强化示范企业的可借鉴性可推广性
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应选择区域和行业有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如重庆市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钢铁冶金等支柱产业,选择了长安汽车公司、隆鑫工业集团、重庆齿轮箱公司、涪陵化工公司、重庆钢铁集团等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对于应用示范企业的示范性尹超认为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实施模式的可借鉴性,企业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和企业问协作等核心业务和共性需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可参考性,资金、人才、信息标准化,系统集成等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的可借鉴性,应用的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的可推广性和普适性等方面。另外,他还想特别呼吁的是,国家和省部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应作为国产化软件的应用示范基地,从而强有力促进我国国产软件的发展和我国软件服务商的快速发展壮大。
尹超结合自身的经历认为示范工程可以推广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采取企业与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模式和技术专家到示范企业挂职(企业总经理助理或CIO助理)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了企业与技术依托单位的紧密结合与互动,并有效解决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大量困难和问题。
(2)采取“战略导向,总体规划: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持续推进,有始无终。”的32字指导方针,系统开展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设计,有效解决了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认识、谋划布局和行动纲领等问题。
(3)开展企业信息化高级管理培训班。通过政府组织,重庆市开展了三期针对企业信息主管以上的企业信息化高级管理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人左右,覆盖企业120家左右。这三个培训班对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重庆市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制造企业特别是重庆市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几乎都集中在这些学员企业之中。
(4)将信息化从设计和管理层延伸到车间制造过程,有效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整体的集成优化运行。近年来,国家通过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在设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生产过程信息化(特别是设备层信息化)方面一直没能很好突破;致使企业信息化难于深入企业底层,企业两个主体(资源主体——设备和人员主体——工人)一般还在信息化系统之外: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还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作用的发挥。因此,生产过程信息化的突破和推进是当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进的切入点和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为此,重庆市自主研发了一套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软硬件一体化多功能制造执行系统(EMES),并在南方英特空调、重庆华洋电器等企业进行了应用示范,取得了显著应用效益,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将信息化延伸到了生产车间层,有力促进了信息化与企业设计、管理和生产过程等核心业务环节的全面融合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整体提升。
“软件”是“形”,“服务”是“神”
从国际上大量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成功案例及其建设历程看,其信息化系统建设大都是由制造企业和软件商通过长期紧密协作完成的。软件商通过长期深入企业,结合企业的产品特点、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等,在外购软件或根据需求个性化开发的软件的基础上,将企业特有的核心技术、基础数据、产品模型、管理模型、知识库等融入软件系统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一个能支持企业获得独特或领先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然后,长期不断进行研究和服务,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使信息化系统始终能支撑企业保持独特或领先的竞争优势。以提供软件加服务的软件商,实质就是软件服务商。尹超认为其中的“软件”是“形”,“服务”是“神”。
在国内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尹超表示,软件公司大多定位于为制造企业提供软件产品,在自身基于软件产品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大多制造企业也主要认为买一套软件,不愿花费更多的服务费,从而致使大量的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形”,没有太多“神”。他认为这是广大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总是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软件提供商要转向软件服务商,对此尹超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和要求。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例如:(1)可以引导制造企业树立正确的软件产品和服务购置的思想和理念。(2)由于软件服务商不再只是为客户提供一次性盈利的软件,而是为客户提供长期按需付费的软件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具有更高的产出、附加值和效益。(3)软件服务商的发展壮大将能显著降低企业推进信息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门槛,从而为企业利用信息化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提供了更多机遇。
对我国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五点建议
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较晚,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增长的大部分是国外企业放弃的环节。我国的制造企业大都围绕着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等环节进行生产经营,而在研发设计和产品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发展严重滞后,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因而我国的制造企业缺乏自身的核心价值。在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后,尹超表示,如果我国的制造业不改变这一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很难有跨越式的发展与突破,更谈不上由大变强,甚至随着我国人力和资源成本的进一步增高,还将会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制造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创新企业发展模式,走新型的发展道路。
国际发达国家和先进制造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由大到强的重要发展战略。根据分析国际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我国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制造企业有这种意识和开始逐步探索这一新型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道路还非常漫长。
在综合分析了国际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国内制造业的现状后,尹超认为我国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实现:
(1)转变传统生产制造理念。生产装备和制造过程是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主体制造企业应深刻领会到产品研发设计与售后服务融合进生产制造过程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创造的高附加值,从而逐渐形成针对企业自身可行的产业链延伸方案和服务型制造模式,获取制造产品的更多利润。
(2)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采取培养研发人才队伍和产学研相结合等多种模式,围绕企业可驾驭的领域,逐步形成自身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逐步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
(3)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生产装备和制造过程是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主体。服务型制造将使得生产制造与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敏捷性和柔性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生产装备的数控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和上档升级,以及整个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发掘市场营销网络服务能力和产品售后增值服务价值。对于具有良好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的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市场领域和客户群体,可为子公司和产业链中与自身无排斥性的其他制造企业提供产品销售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网络的服务能力,在自身获取更大利润的同时带动其它企业的发展。在产品售后服务方面,可采取先进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赋予产品售后源源不断的增值空间,例如装备制造企业,可大力推进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MRO、产品后市场等高附加值制造服务业务,加快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5)建立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加强网络化协同设计、网络化协同物流、SaaS、云制造等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产品研发、物流服务、产业链协作、信息服务等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的发展,支持制造企业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提高制造企业及产业链竞争力,培育新型制造服务业,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发展。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