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国家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制造业功不可没。当今市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及人们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使得制造业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信息化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机会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良好的信息化也是集中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沟通,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供应链网的第一步。但据研究发现,有74%的企业实施信息化是失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缺乏了解就急于实施,盲目引入ERP系统,最终成为了无用的摆设;
(2)在实施ERP之前未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优化与整合;
(3)企业中各部门分别引入信息化系统,不能互联,导致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形成信息孤岛;
(4)在信息化过程中,缺乏以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规划框架指导实施;
(5)企业各部门对信息化理解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咨询为企业量体裁衣;
(6)企业和软件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导致企业耗费资金,软件效率不高等。
1 理论背景
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个从组织层面开始,企业信息平台与管理思想的兼容过程。这里我们把TOE(技术——组织——环境)模型与TAM(技术采纳)模型引入到企业信息化规划策略研究中,而对于制造业而言,此处的企业信息化就是实现以ERP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平台。
1.1 技术采纳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AM)是在借鉴TPB与TRA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TRA(理性行为理论)主要用以分析态度如何有意识地影响行为,其基本假设是认为人是理性的,个体的实际行为是由个体的行为意向决定,而行为意向又受到个体对特定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TPB(计划行为理论)是TRA的扩展,认为特定行为受到行为意向直接影响,而行为意向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共同影响。
TAM则主要用以分析和解释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该模型从个体对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用户接受信息技术的过程。它把易用认知定义为“使用者认为该技术容易使用的程度”,把有用认知定义为“使用者认为使用此技术对于完成工作的表现及未来的助益”。该模型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很好地解释和理解IT/IS的使用行为,但忽略了社会、组织等外部环境对采用信息技术的影响。
1.2 组织采纳模型
Tornatzky和Fleischer对创新扩散模型进行了扩展,认为组织对一项创新技术的采纳受到T(技术)、O(组织)、E(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TOE模型中技术一般是指企业的内外部技术,即包括现有技术,也包括市场上尚未被企业引进利用的技术;组织一般是指企业范围及规模、管理结构特性、人力资源状况等;环境有时也称制度,指所在行业以及与合作者、竞争对手、政府的交易行为。TOE模型系统考察了组织内外因素和技术本身特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信息系统领域内的组织技术的采纳影响因素分析。
2 TOE-TAM综合模型的建立
2.1 制造业ERP规划TOE-TAM模型
从行为建模等角度的技术采纳模型发展至今,在不同文化下将不同模型进行整合利用,相互弥补协调,已经成为发展趋势。TOE模型正好从企业的三个方面扩充了TAM模型的外部变量,弥补了TAM模型强调个人采纳行为而对组织采纳行为解释不充分的不足。
纵观各成功实施ERP的行业,有很多共同特点。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以上阐述的两个模型来构建适合制造业的ERP采纳模型,即以TOE模型的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方面为依据,在传统TAM模型中引入新的外部变量,提出一个如图1所示的整合TOE—TAM的信息采纳扩展模型。该模型将经典TAM模型中的“技术采纳”进行细化,并融合到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中,体现了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匹配后企业“对技术的态度”,以及引入的第三方咨询将给企业ERP等IT采纳产生直接的影响。
图1 TOE-TAM综合信息采纳模型
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与对技术的态度存在正相关,ERP用户的认知不仅受系统可操作性的影响,还要认识到ERP对业务的有用之处,引入第三方咨询会影响ERP的易用认知;同样,有用认知对态度也存在正相关,当企业员工明显认识到ERP能帮助自己工作时,应用ERP的意图会显著增强。
我们在传统TAM模型中增加了相容性变量,实证分析发现,ERP与现有技术和价值系统的相容性越大,ERP系统采纳就越易。如果公司管理层可以把ERP解决方案与公司实际情况和信念整合好,技术采纳的效能也就会大大提高。事实证明,现有管理系统与ERP系统越相容,企业内部ERP扩散越广泛。
2.2外部变量
所谓外部变量,包括前文中提到的TOE模型中三个对技术采纳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同样能给企业ERP规划实施带来重要作用的第三方咨询因素。
(1)高层支持。企业中员工对ERP的态度即使用意图主要受到有用认知和主观规范的影响。除了良好的培训,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领导的支持显著地影响员工的主观规范乃至采纳意愿。企业领导正确理解ERP,带动员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目标,有助于消除员工的消极认知,从而增强其对ERP的有用认知。
(2)流程特征。企业实施信息化是为了利用信息增值,实施ERP之前对内部各流程进行梳理是消除组织部门壁垒,使企业组织与ERP思想更加吻合的必要措施。流程的特征将对相容性因素才生影响并影响员工对ERP的有用认知。
(3)组织特征。这是从TOE模型出发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化战略需要和企业战略高度一致,合理匹配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实施信息化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明确组织的特性将影响信息技术的采纳及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意图。
(4)第三方咨询。国外企业十分重视第三方咨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纽带作用,咨询机构能为企业用户与软件供应商建起沟通的桥梁,咨询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能增加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理解和决心,帮助企业在后期进行软件选型,其对TAM模型中的感知易用和感知有用两个因素均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成功率。
(5)技术背景。技术背景作为信息化的基础,直接影响ERP系统与原有系统及组织的相容性。考虑到员工对信息化的误区,误认为这是高层领导脱离实际的行动,技术背景将显著影响ERP的易用认知。
3 基于TOE-TAM模型的制造业ERP规划策略
无论何种行业的信息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如前面分析的,在信息化过程中,多达74%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用科学的规划框架指导信息化的实施。在图1中,对应于左面的是TOE-TAM模型,右面给出了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的完整过程。
3.1 明确信息化战略与第三方咨询的引入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要有明确的信息化战略及清晰的信息化目标。在对各成功案例的研究中发现,企业信息化离不开高层的支持,合理匹配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实施信息化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明确组织的特性将影响信息技术的采纳及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意图。
在以往的采纳模型研究中,极少涉及第三方咨询的影响,而企业在进行大型系统应用,如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或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时,缺乏相关技术顾问的指导,面对纷纭的市场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第三方咨询机构从信息化项目一开始,就可以深入企业,走访各个部门,诊断企业问题,开展对不同层次员工及管理者的培训,增强信息化意识,进行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帮助推进企业流程优化并在新老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上做出指导,作为企业中引入的强大的技术支持,对技术采纳模型中用户对系统易用性和有用性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3.2 ERP实施规划中的技术采纳
如前所述,图1中的ERP实际采纳模块,是经典TAM模型中“技术采纳”的细化,也可以理解为实现ERP采纳的三个步骤:
(1)了解企业信息化现状及需求。现有企业一般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对于制造业来讲,生产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物流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而缺乏经验的企业在匆忙实施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各个系统往往形成了彼此不通的“孤岛”,达不到预期目的。找出企业现有症结所在,明确需求,是正确实施信息化的第一步。
(2)进行流程优化。“先合理化,后信息化”是企业实施ERP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所谓“合理化”指的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规范、优化、重组和评价,即业务流程管理(BPM)。准备导人ERP的企业,有必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利用BPM方法对企业现有的流程进行诊断和优化,然后再利用ERP将手工信息流程转变为信息技术流程,从而直接实现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实现业务流程与ERP功能的匹配。进行BPR(业务流程再造)或BPM(业务流程管理)时需与ERP目标一致,企业将BPM与ERP实施同时进行,提高ERP系统与流程的相容性,可保证ERP的思想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并直接影响ERP上线后的使用效率。这里的相容性,指的是企业自身业务流程与主流ERP软件模块功能的匹配程度。一个成熟的企业用户需要做到“知理、知己、知彼、知用”,才能成功地实现ERP。
3.3 ERP采纳效能的评价
进行企业信息采纳效能的定量评估,能为制定ERP规划策略提供重要依据。这里结合一个制造企业实际案例,对制造业的ERP采纳效能的评价体系及具体效果作如下探讨。
CG公司是地处四川成都的一个以工程机械制造为主的企业,企业为实施信息化建设而引入的第三方咨询机构深入实地走访调研后,了解到该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引入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软件等,但各个系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生产工艺中仍旧存在工序脱节、组织内信息不畅通、编码混乱等问题。
(1)评价指标体系。以图1中的信息技术采纳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提出的补充指标,对以TOE-TAM整合模型为指导的信息采纳进行效能评价。根据CG公司发展现状,筛选出如表1的指标体系。
表l 企业信息技术采纳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C1—C4都是测度信息采纳的适宜度,其中资源匹配适宜度和战略适宜度影响的是TOE模型中的组织因素;而组织文化适宜度和应用适宜度对应的是TOE模型中的技术因素,体现信息技术采纳的合理性;而灵敏度指标是测度信息化最重要的指标,通过该指标来体现所采纳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贡献。
(2)CG公司采纳效能模糊综合评估。咨询人员通过对CG公司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走访、调查问卷,对CG公司的生产系统、管理流程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利用专家打分及与500强企业信息化成功因素的对比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指标权重,其中:A1—A5分别代表表1中C1—C5五个二级指标所占权重,Ai中各元素对应Ci中相应二级指标权重,即A=(0.17,0.2,0.18,0.15,0.3)。
表2 一级指标的权重
类似地,得到各三级指标对应权重为:A1=(0.6,0.4),A2=(0.3,0.35,0.35),A3=(0.35,0.65),A4=(0.5,0.5),A5=(0.3,0.35,0.35)。对被评价对象可能有的集中评语的集合,这里取三个等级,即V={v1,v2,v3}分别对应“好/强”,“一般”,“差/弱”。考虑由结果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具体的信息化规划,在问卷调查时,企业员工对信息化认识参差不齐,为避免不准确,故只采用了三个等级。
在调研报告和专家评分基础上,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单因素评判,数据不再赘述,对第二级因素(C1,C2,C3,C4,C5)作综合评判,用模型M(?,+)计算,得: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CG公司的信息技术采纳效能为“好/强”,可以得出其信息技术采纳效能改进依次为:灵敏度,资源匹配适宜度,战略适宜度,组织文化适宜度,应用适宜度。
3.4 ERP规划策略选择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实施,对信息化采纳效能进行评价后,可以将企业组织分为四种类型。并可大致地归入如图2所示矩阵不同区域。对于进取型企业未来的建议是进一步推进组织协同商务,建立合作伙伴间乃至供应链上的信息系统。对于信息采纳效能较差而信息化又不占重要地位的保守型企业,建议将组织转变为学习型组织,e化业务流程,缩减生产提前期。对介于二者之间的,可以选择改良型或竞争型的信息化战略规划,逐步向进取型靠拢,简化信息传递环节,团队信息共享,实现网络化等。根据实际还可提出进一步建议。
从案例评价结果来看,企业在第三方机构的协助规划下,改变了公司的信息化背景,对企业的战略和信息化战略进行了很好的匹配,使得信息技术采纳对组织层面的效能提高较大,而其技术背景相对较弱,改变现有网络不够联通的问题,除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外,优化物料编码、利用ERP解决信息孤岛、进行数据库整合是向进取型组织迈出的第一步。而信息技术采纳对企业最大的影响是灵敏度的提高,加快了收集外部信息以及虚拟财务结算速度,提高企业定制化水平等,在数据挖掘状况、企业运行智能和速度水平方面的提高,对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是不可或缺的。
图2 信息化策略选择矩阵
4 结论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定信息系统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用户对于技术的态度。由于每个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各有千秋,因此企业需要强化企业业务流程所有环节对ERP的采纳态度,组建一个高效的部门来负责信息化及后续工作,如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
TAM模型在中国企业中的跨文化研究近年来较少,至此,文章整合了TAM和TOE模型,并在原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加深对ERP影响因素的理解。提出的模型适用于为ERP在制造业中的采纳行为提供信息化的理论依据与规划过程,为制造业信息技术采纳提供思路,提高ERP在企业采纳中的成功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2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