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有效性的理论综述
(1)组织有效性的内涵
Chester.L.Barnard 最早提出当一个组织系统协作得很成功时,它的目标就能够实现,这时这个协作系统是有效的,同时也有多位学者提出组织有效性是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程度。组织有效性定义为一种能让组织持续成功的能力,组织制定恰当的使命和目标并能高效的实现其使命和目标,短期表现为组织绩效,长期表现为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一是利益相关者评价法:理查德·L·达夫特认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顾客和社区等,根据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来评价组织的有效性。二是冲突价值观评价法:组织成员持有相互冲突的管理价值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对组织有效性进行评价时有着不同的看法。Robert E.Quinn 等用关心点和结构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四象限的矩阵,形成组织有效性评价的人际关系模式、开放系统模式、内部过程模式、理性目标模式。除此之外,传统的评价方法包括资源评价法,内部过程评价法,目标评价法。中国学者综合各个方法从产品,服围,经济收入,竞争能力,完成任务情况,想调离单位的人,周围人对单位工作绩效的评价这7 个项目提出了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组织的流程管理能力研究回顾
流程管理的优劣好坏是组织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流程管理弱的单位,其组织有效性必然不高;相反,流程管理能力强的单位,可以解决很多影响企业高效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也是提高组织有效性理论研究的基础。
Brian A.Altman 指出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通过改变组织职能管理机构重叠,办理手续复杂等情况,持续改善组织业务绩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根据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又把相关活动分成两类: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企业流程按照是否直接创造价值可分为基本流程与辅助流程。
J·佩帕德和P·罗兰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又将流程分为:
(1)战略流程:指组织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流程,具体包括战略规划、产品研发、新流程设计等;
(2)经营流程:指组织实现其日常功能的流程,具体包括生产、采购、销售等;
(3)保障流程:是支持战略流程和经营流程顺利实施的流程,具体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管理会计等。
Russell Teasley 提出一二三级流程的概念:
(1)公司级流程:跨部门流程往往是对公司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比较宏观的重要流程,经常需要跨部门协调才能付诸实施;
(2)部门级流程:它主要侧重于部门内不同岗位之间需要协调才能完成的工作;
(3)岗位级流程:即具体的作业程序和操作规范。
这些方法都从理论构架的角度对流程管理的能力进行了诠释。
三、总结
通过对组织有效性和流程管理评价体系的理论回顾,中外学者对这两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了成果,但是从国内外对企业组织有效性的研究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企业组织有效性高低的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更缺少定量实证分析研究,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对组织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更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因此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组织有效性的基本构成要素,构建衡量体系,将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系统化为一系列指标,考察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加以运用,为组织有效性的综合评价奠定基础,保障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组织的流程管理有效性研究综述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1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