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企业移动办公在中国突然崛起,这种崛起在中国到底缘起何由?
一、企业移动应用市场爆发式发展
移动办公在商业世界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2013年全球将有超过11.9亿的工作者使用移动技术,预计到2017年,将有一半的企业进入BYOD模式,即要求员工自带设备上班。
从企业IT建设方面来看,移动战略也已经成为企业下一阶段IT建设的重点。埃森哲2013年CIO移动性调查显示,79%的受访CIO表示,移动性是收入助推器,并认为它能明显提升客户互动和显著影响业务发展。调查还显示, 34%的CIO认为移动性将成为其未来一年的头等要务,42%的CIO则将移动性列入五大重点任务。采访数据表明,很多CIO在处理新的IT项目时都秉承“移动性优先”的考虑。而就未来一年的发展,46%的CIO表示,他们计划变革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将移动性融入业务中。
移动化在中国备受瞩目。据IDC预计,2013年中国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23亿美元,2017年将达41亿美元。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移动应用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重点议题。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移动应用市场之一。
移动应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取决于两个先决条件,即移动应用外部条件的日益成熟及企业级移动应用产业链整合进展。
- 移动应用外部条件日益成熟
3G网络的发展为移动应用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高速的通讯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移动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据调查,目前收入在5亿-50亿、员工人数为2500人-5000人的中、大型企业,移动应用部署最为普遍。中国、印度、巴西的员工最有可能在工作中使用个人移动设备,这其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最高。根据IDC的研究,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预计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占总体手机出货量的比例将达到78.4%。智能手机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很多人在碎片化时间处理工作事务,浏览信息内容,用户每天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成为企业级移动应用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
2010-2015年中国手机终端市场销量规模趋势预测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
- 企业级移动应用产业链呈整合趋势
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市场包括软件、硬件(商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WLAN设施)、移动安全以及虚拟化等领域。移动应用生态体系较为复杂,很多厂商围绕最终用户提供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如,用友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为企业用户一揽子解决了应用、网络、号卡、终端等问题。另一个发展趋势是相对于传统的软件开发商,企业用户更倾向与专注于移动应用的软件厂商合作,为其定制开发移动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其业务问题。而单一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也不适合企业未来的移动建设需求,厂商之间需要整合,面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在这方面,目前表现最好的是SAP,通过收购相关移动应用专业厂商Sybase和Syclo,将管理软件与移动技术做出了有效整合。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
先决条件的具备,让企业的移动办公从“为什么应用”进入到“如何应用”阶段,作为企业移动应用部署的主导,CIO该注意什么呢?
二、部署移动办公 CIO必须关心的三大问题
与传统模式相比,对企业来说,移动办公具有一定的风险。作为新兴技术,移动应用仍有许多标准有待建立,企业移动办公尚处在探索中。而从当前的企业办公发展阶段来看,CIO在部署移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管理、安全、应用三大问题。
1、管理:CIO如何解决关于BYOD的多重矛盾
在部署移动办公之前,作为移动办公项目的主导者,CIO事先制定一个详细的移动办公管理策略非常重要。移动办公管理策略将用来解决实施移动办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小项目失败的机率。
首先,移动办公会带来成本控制和成果不可量化之间的矛盾。
研究显示,授权员工选择他们所喜欢的设备,并鼓励提升工作场所的移动性。如果员工能够使用其首选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自主决定何时、何地访问工作所需的商务应用、数据和信息,他们会变得更具有效率。考虑到员工离职后的设备处理问题,直接买设备给员工并不是最佳选择。因此,目前移动办公多以BYOD模式呈现,即依靠员工自带设备实现移动办公。如何补贴员工个人设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补贴部分电信费用机制。虽然BYOD解决了设备成本问题,但随之而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就需增加。
而作为一种办公方式,移动办公产生的效益很难量化,CIO需要通过展现移动办公能够对员工与业务带来的好处,来说服企业高层持续对移动办公投入及员工的扩大应用。除了电子邮件和通信功能,企业提供的移动应用首先应该部署那些简便易用、又关乎企业与员工直接利益的应用,如工作时间表、工作清单、现场签到与检查、员工自助服务、人力资源应用程序等。通过循序渐近的部署,移动应用最终会带来员工的深入应用,并驱动企业创新。
其次,移动办公需要解决由BYOD衍生的员工隐私权保护与企业访问权限之前的矛盾。
调查显示,很多员工担心BYOD成为企业侵犯员工隐私的一个借口。基于GPS和三角定位等移动位置追踪与移动设备管理(MDM)应用软件的结合,使得员工的位置信息可以被安装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软件所记录下来。除了担心自己时刻会被跟踪以外,很多员工还相当担心老板在他们下班后通过MDM应用程序监控他们在私人设备上的网页浏览记录,以及担心他们的个人照片、音乐、和电子邮件档案未经授权被删除。
员工对于BYOD带来的隐私权担忧
但企业又不得不对BYOD设备进行监管。企业必须通过移动管理软件确保公司重要的信息资产安全,如果设备丢失,移动设备管理软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从设备擦除所有数据。因此设定企业的访问权限,与员工事前达成隐私保护协议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矛盾,CIO在制定移动办公管理策略时,必须正确调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了解最佳实践规范。要保证移动战略的成功,所有的参与者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关键要点达成共识。这些要点包括:哪些员工和部门有资格加入移动项目;哪些设备可以使用;哪些信息员工可以访问;哪些信息雇主可以自由访问;相关费用由谁支付;设备最终归谁所有;员工离开公司时,预计会发生什么事等。参与员工都需要签署一份包含这些内容的协议,声明他们了解政策。
2、安全:依靠技术打造防护盾
2012年,国内信息安全服务商明朝万达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级移动信息化与移动安全发展报告》中显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高达96%的用户都十分关注移动安全问题。企业非常担心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成为企业机密数据新的泄密途径,或者因为移动智能终端的丢失,使得某些存储在移动智能终端上重要数据外泄。
风险确实存在。一些移动设备通过云计算共享数据,而没有供应用程序共享的文件系统,也能够很容易地被复制,这增加了数据泄露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核心应用迁往移动平台的今天,安全成为企业在部署移动应用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面对安全挑战,移动应用产业链上的基础网络供应商、信息安全厂商及应用软件厂商纷纷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
移动办公安全要从基础做起。基础网络通讯技术公司为顺应移动办公发展趋势,推出了专门的BYOD解决方案。原始的企业网络是一张固定有线的和空间有限的网络,网络的边界清晰,管理简单,无法将移动设备作为BYOD首选访问工具。BYOD使得企业的网络在空间上进行了延伸,包括向企业外部空间的延伸和向无线空间的延伸。为移动办公构建的网络必须具有稳定性、高永续性, 能够大规模地提供移动性、高性能、接入、安全保护、管理和控制支持,而且还要简单、透明、敏捷,并提供始终如一的安全保护。这不仅仅是指简单地将软件客户端部署在设备提供安全保护。只有通过有线、无线和端点安全性的无缝集成,才能在获得整体的安全性。
因此,部署移动办公的企业需要进行网络转型,将无线接入网络与高端、 永续的有线交换机网络连接在一起,从而大规模地提供高性能支持。这种强大的结合不仅能保护移动设备的安全,还能确保对移动设备的正确控制,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风险。目前思科、华为、瞻博网络、Aruba等均提供有完备安全策略的BYOD解决方案。
移动信息安全规划图
作为解决移动办公安全的主力,信息安全厂商的解决方案更加全面。信息安全厂商从管理、技术、操作流程等角度入手,从移动终端自身安全、终端准入检查、终端用户身份认证、授权、审计、移动应用防DDOS、防入侵、数据防泄漏等多个角度落实来应对移动办公带来的安全挑战。
如信息安全厂商明朝万达推出了Chinasec移动安全管理平台,该移动安全管理平台由移动安全接入系统、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移动安全应用系统和移动安全SDK四部分组成。其中移动安全接入系统从网络的移动用户身份安全、移动终端接入安全、网络通信安全和应用访问控制等环节进行综合安全防护,为用户确认合法使用者提供安全通道,并通过移动安全接入网关实现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移动终端管理系统为企业用户提供终端设备的远程管理能力,包括终端存储设备及端口的管理、软硬件资产日志审计报表、远程数据管理及销毁等。移动安全应用系统以应用系统支撑框架为基础,提供插件式安全应用。实现安全应用数据加密、环境安全。移动安全SDK提供基于Chinasec(安元)移动安全管理平台开发所需的函数、说明文档、相关工具及示例。通过SDK开发可实现安全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存储加密等功能。
对于企业应用软件厂商来说,对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表现出了特别的重视。大部分管理软件厂商通过移动设备管理(MDM)解决方案,来保障应用软件在移动办公过程中的安全。MDM提供完整的移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注册、激活、使用、淘汰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
移动应用设备管理能够提供具体的周密的保护:第一,如果发生设备丢失或被盗,移动管理可执行一系列操作,包括搜寻设备的位置、远程锁定设备、远程擦除设备上的数据、使手机发出警报音,确保在能够定位和检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第二,能够提供危险配置保护,移动管理平台能强制设备设置密码,同时能在设备越狱后第一时间通知管理员;第三,违规拷贝的保护,对SD存储卡具备数据加密功能;第四,恶意软件入侵的防御,对企业应用商店进行安全扫面检测,在第一时间杜绝不安全的因素;第五,防止应用滥用,设置应用的黑白名单,禁止部分应用安装和使用,保证终端的安全。目前为止,SAP、IBM等厂商已拥有移动应用设备解决方案。
总之,面对安全问题,CIO要考虑的是万全之策,通过技术搭建一个安全的企业移动办公环境,使员工能够无风险地使用自带设备。
3、应用:简化业务流程 避免陷入误区
从应用层面来看,企业应用商店未来将是移动应用建设的一个重点。随着移动应用项目的增多,企业将面临软件发布的困扰。常规的应用商店审核周期长,影响移动应用的及时部署,而且许多移动应用涉及企业自身的业务,不便于公开发布,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建设自己内部的应用商店,便于移动应用软件发布、管理维护和更新升级。
企业在自主开发应用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自主开发应用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成本并不低。而成本主要花费在整合以及企业数据传输方面。自主开发应用与其他系统的整合和数据传输涉及许多复杂面,比如用户如果想要进入ERP系统,没有Web服务,就不能按照所需的那样获得数据,而整合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更多人员的参与。因此,企业在最初制定移动应用战略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如果采用自主开发应用带来的成本投入问题,以及对信息化部门带来的运维压力。
其二,企业在成功应对某些安全与风险问题后,便会将用户在台式机上使用的工具传送至移动设备,使移动用户可以访问CRM系统、SharePoint、OA系统等。实际上,虽然从台式机转换至移动终端,能够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并不是移动应用的全部价值,它的更大价值在于简化业务流程。比如员工在试用移动设备时需要反复输入服务器地址、域或用户名,这样只会增加应用的复杂度,降低员工的使用体验。企业需要开发出简便的应用,使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更接近消费级的用户体验,有利于提升效率及推动企业业务创新。
此外,企业的移动应用建设应避免三大误区。
第一,浅尝辄止。企业移动应用应该从长远方向关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移动应用的目的是业务创新,而非现有应用在移动终端上的延伸,浅层次的应用难以保持移动应用的长期效果。而如果企业始终维持在个别部门或业务的移动化,缺乏企业整体层面的移动应用平台化战略,则会导致企业移动应用难以随着技术趋势灵活变化。
第二,忽视用户需求。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就无法让用户感知移动应用的价值。负责移动应用的部门要制定能够满足业务持续改善需求的移动化对策,保持对业务价值创新的敏感度。
第三,移动应用管理缺失。企业缺乏与移动应用相关的管理制度,会使企业对不断变化的移动应用技术产生重复性投入,并增加相关运维压力。因此,企业在采用移动解决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可管理性。
总而言之,在具体应用上,企业应该抓住应用的本质,以最少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尽管移动办公发展势头强劲,但不得不承认,移动办公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未成熟,未来移动应用将向何方发展?
三、移动应用发展方向
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使用行为的改变,以及消费类移动应用的带动,使得移动应用成为未来企业IT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前述埃森哲2013年CIO移动性调查显示,对于移动应用,43%的受访者认为,最迫切的需要是改善现场和客户服务,实现数据快速访问、采集和处理,36%的受访者认为是通过移动设备与客户互动,其中34%认为通过移动设备实现交易更为重要。2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设计、开发、分配联网设备来支持B2B应用。
埃森哲2013年CIO移动性调查
实际上,目前正在被广泛应用以及未来有望普及的移动应用的主要典型业务场景包括,移动审批OA应用、用于方便销售人员的CRM应用、设备维护人员的现场工作管理以及研发人员的CAD应用等。
作为最早实现移动应用的OA软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公文审批、收发文处理、企业公告浏览、企业通讯录查询、日程安排查询、会议室预定等操作。而CRM的移动应用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扩展和深入,从最早的限于企业内部员工使用已经扩展到供应商、渠道商也可应用。通常移动CRM功能包括: 举行促销活动时,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销售统计数据现场录入销售管理系统;在客户处进行销售业务时,实现现场查询产品信息或紧急事件申批及合同提交功能;渠道加盟商想了解公司相关货品的库存情况,可通过移动终端第一时间查询新产品价格和具体信息,以便快速完成销售铺货;业务员分管区域多,经常出差,差旅途中不受场地和网络局限,随时登录企业业务系统,处理经销商和客户的订单等问题。
改善现场和客户服务被认为是对移动应用的最迫切需求,尤其是在需要对大型设备维护的行业,比如电网企业需要非常强的实地服务能力,如果发电器或者变电器出现故障,通过移动终端,维修人员可查询到具体的维修指导、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还可通过移动终端的拍照功能,从多个角度采集现场照片,通过系统分析设备,提出预见性的维护指导。
移动应用对企业的研发设计人员也带来了帮助。在二维领域,研发人员使用iPad查看、编辑CAD图纸,进行多设备协同工作。以前需要高配PC才能操作的3D CAD软件,如今也可轻松在平板电脑、手持终端等移动设备上打开,不管是在生产车间、施工现场,还是在会议室、出差途中,这些无法使用办公电脑的场合,研发人员都可以轻松地进行图纸交流、批注、修订、共享等操作。
这些实际的业务场景应用推动着移动办公向更深层次扩展。众多分析机构预测,移动办公未来将为企业带来IT生态和文化的巨大变革。综合从企业用户角度,IDC将企业移动应用建设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应用,以移动办公为代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基于现有业务系统的移动化扩展,面向小规模用户人群,功能较为简单,项目实施周期短;第二阶段是业务应用,行业客户会把移动应用引入具体业务场景中,帮助基层员工更好的开展工作,典型应用包括保险公司的移动查勘理赔以及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移动市场数据采集应用等。这类应用的特点是与具体业务工作紧密相关,成为员工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用户规模较大,项目实施周期长、投入大;第三个阶段是构建移动应用平台,未来移动应用建设往往是项目群方式,单一系统建设模式已不适应客户需求,需要构建统一的移动应用平台,合并基础服务,减少总体投入,在软件发布升级、用户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安全保障层面可进行集中管控。
移动应用产业链中的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手机终端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将对用户建设移动应用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从市场角度来看,未来企业用户的建设模式将从单一的解决方案向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转型。企业级移动应用也将从以移动办公为代表的通用解决方案向行业移动应用转型,越来越多的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移动应用将广泛普及。实际上,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行业移动应用已经出现。在制造业,摩托罗拉系统推出的企业级平板电脑、Kronos提供的劳动力管理移动解决方案,都是针对行业特点和需求的行业移动应用解决方案。相信随着移动办公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细分的移动解决方案涌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ERP移动办公CIO准备好了吗?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