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管理中,遇到两个问题
1、BOM中的提前期的问题
2、工艺替代和与之相关的能力平衡问题
基于BOM理论,通过ERP计划工具得到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对数量和品种上的需求。同时给出的进度计划只具有参考意义。对自动化程度不高,基础管理水平不高的机械制造行业尤其如此。其症结在于设定的提前期是固定的,而实际上的提前期是变动的,所以执行时往往出现大偏差。
现在,有些企业将快速交货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由于给不出进度计划(或者给出不讲理的计划,强制执行),加上设计、工艺、制造应用成组技术等基础管理水平还不高。结果这种快速交货是手忙脚乱,拆东墙补西墙,生产-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不断。这种情况波及到为其配套的企业,结果是时间更紧,头绪更乱。主机厂交货期又不容商量(就像美国三大汽车企业,自己并不能做到TS16949的要求,但却要求其配套厂家必须做到),结果是配套厂苦不堪言。
怎么办?
看BOM中物料的时间设定,这个设定时间是计划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采用粗能力平衡、细能力平衡,给出进度与实际执行有较大的偏差。为此在进度统计和必须加上人工调度(这样也考虑了生产中意外),让生产走下去。
这样做并没从原理上解决用"确定性时间的计算"得到的计划,来指导事实上不确定时间的生产过程。
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基本问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先解决执行计划时容忍时间的波动。一般生产周期有个波动范围,在此范围内生产调度适当安排。再靠质量改进逐步压缩这个波动范围,对于ERP软件的要求,在于能适时的变动BOM中的时间设定。
按照这样的思路,需要重新规划制造数据结构,而不是打补丁式的修改。
工艺替代,即一个零件有几种加工路线。由于订单产品经常在变化,造成设备有忙有闲。这样,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设法将负荷从忙的设备上转移到闲的设备上。
一个零件可以对应不同的工艺路线,但它的一些属性可能不一样。比如计算生产投料的数量。问题是,对于这样的情况,是将它们定义成不同的物料;还是同一个物料中,有不同的属性?
在一些ERP的软件中,BOM只有一个,物料的设计、工艺、成本等属性作为一个个数据项,列在物料号之后。那么,如果要自动排程排产,或者出现两条物料(两个物料号)。而这个零件不论用那种工艺路线制造,入库时却是同一个东西。出现了一物两码情况。跟踪也不方便。
如果分别构造工程BOM和工艺BOM。工程BOM,通过工艺路线,再转换成工艺BOM,对于制造数据结构要复杂些,但能保证一物一码。但商品软件中,这样处理的不多。
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手工处理。
我想,在交货时间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下,在构造数据结构上下功夫,比在现有基础上打补丁,于实际应用更便利。而且从工程BOM、工艺BOM、工艺路线之间的联系与转换,也需要这样做。
(本文为e-works专题“BOM转换”邀稿,欢迎参与,可选答,或提出问题讨论。回复邮箱:zm@e-works.net.cn)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BOM的应用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