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gaining its numinous summits . (Karl Marx, German revolutionary )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卡尔.马克思)
我信奉这句名言的真谛,为之在从事应用技术和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年复一年,使我收获了许多领悟和教训。尽管离那光辉的顶点还差很遥远的距离,看来这一生也难以到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经历了,投入了,也就足矣。一次会议的偶然机会遇见e-works网站张敏记者,紧接着是李翔执行主编盛情的邀请,使我得到了向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行、青年朋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那么,下面的话就算是我的考试答卷,敬请大家解析和赐教 。
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ERP
研究和讨论科学应用技术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的概念弄清楚并以此确定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然后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上到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方法问题,才能使研究和讨论走上正确的轨道,不至于陷入盲目和无实际意义的争论误区。这就是通常讲的理性化思维。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实质上还是有所区别。企业信息化是属于企业战略、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等这类带有全局性、规划性、指导性的抽象范畴,如同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概念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具体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对企业管理的架构与机制进行全面整合,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人才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得以规范和优化,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全过程。
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就是以管理创新的思路将现代管理方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具体的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并伴随在企业管理的进步之中,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常常以工程项目的形式体现。通常所讲的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进程,它不能等同于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不是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与各行业各企业的不同类型性质、规模大小有所不同,并随着经济体制、市场格局、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改变。就其制造业的共性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基本内容:
1. 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是控制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和升华,是制造类型企业特别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就是综合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操作)效率。
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电子商务(EC)、安全防范系统(PPS)以及企业网站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除此之外,在业务管理活动中还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因此,办公自动化(OA)和文档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制造业的生产也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单独、孤立、封闭的模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发生了前伸和后延。企业从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制造、销售直到最终送到和服务于客户,形成了一条由上游的供应商、中间的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下游的销售客户组成的链式结构,这就是供应链。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管理流程受到这条供应链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利用企业局域网络、Internet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通过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及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与协调,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服务整合在一起,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4.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务实,做好组织到位与措施落实这两件大事。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抓好三个要素一个配套: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人员组织落实以及硬件设施配套。有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的问题前面已有阐明,不再赘述。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说到底是靠人去完成的,选择什么样的人员,这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也直接影响到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的质量和进度。实践证明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复合型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套。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互联接入和企业局域网两大部分。要从通畅接入、防毒防攻击、可管可控、系统安全等方面来有效地配备网络结构和购置硬设备,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是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是对企业资源(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统一有效管理的工具。
国内ERP的应用是在MIS、会计电算化等系统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经过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简称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等几个阶段。
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以库存控制理论为核心、依据生产计划和具体产品结构的需求制订生产过程的物料需求与订货计划。由于产品大多是树状多层次结构,各结构层次的需求时间不同,这就要求做到"在需要的时间内,提供需要的数量"。因此必须按照网络计划中关键路线法的原理,采取倒排计划的方法(即从各层次物料最迟完工和最迟开工开始)来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业务流程是:生产计划→产品结构→BOM清单→汇总需求量→查询库存→需求计划(中间过程加工计划)。从管理的角度看也可以说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较简单的线性规划,其特征是信息的单向性。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s 即BOM)是MRP重要的基本结构单元。
实际上管理和生产的外部、内部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的,MRP制订的物料需求计划受到市场、供货、运输、生产能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不可行。因此必需按生产计划对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实际生产能力和关键资源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使之基本可行,在此基础上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再由产品工艺路线、车间加工能力及物料需求计划生成能力需求计划,通过作业计划控制和投入产出控制调整能力计划使之相适应。如有较大差距,则反馈到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作修改和调整直至相互协调。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闭环MRP,其特征是闭环信息流(信息由输入端至输出端再循环影响至输入端),闭环MRP的运行过程中主要是物流和信息流。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一个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进行统一计划调动和控制的系统。企业从原材料、零配件的采购,投入生产到半成品、成品出入库直至销售到客户的全过程中都伴随着企业资金的流动,即产生资金流。资金流的运作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闭环MRP无法反映资金流的状况,因此出现了制造资源计划新概念(MRPⅡ)。具体地讲MRPⅡ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融合一体,使生产计划、物料需求、成本核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集成在一个系统中,MRPⅡ的核心仍是物流。
在国内尽管MRPⅡ的应用和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恐怕与当时的管理思路、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业务流程重组程度以及应用基础有关。尽管如此,MRPⅡ的应用为企业管理创新找到了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同时MRPⅡ也逐步完善成为强化企业管理的支撑工具,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再也不是某一个方面优势的竞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与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竞争要素扩展到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分销渠道、全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售后服务以及市场信息等资源并且实现并行和关联作业处理。另外,由于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大型集团和跨国集团企业不断涌现,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迅速,尤其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企业与用户对信息快速反应和信息共享以及电子商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动态变化更加激烈,有的学者称之为"超竞争"环境,显然MRPⅡ就难以胜任了。企业管理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科学、先进的管理平台奠定了基础,孕育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诞生。
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理论和系统基本结构是从MRPⅡ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所不同的是ERP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内涵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其外部表现才是管理工具,因此应用ERP必须了解它的理论和思想。ERP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它的内容丰富,功能完善,准确地描述和融合了现代管理思想和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扩大了管理范围。ERP仍然以生产计划为主线,但重心在财务管理,企业运作的全过程都贯穿成本控制的思路
ERP吸纳了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型与方法,将传统的"三库一接口(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和数据库管理接口)"融合为一体,更加科学合理地集成了管理逻辑和技术单元,成为强有力的信息数据处理引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进和应用ERP就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吸收、消化、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尽快改变粗放型企业管理的面貌,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本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ERP是从国外引进的且系统庞大复杂,理解和应用它是有难度和风险的,绝不可能一挥而就。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ERP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引进ERP只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典型的项目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具体事情,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做。
软件界的同仁和精英们为开发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特点的软件工具付出了十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地努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水平较高的管理应用系统,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但是由于概念的模糊和商业的炒作,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前一段时期ERP铺天盖地而来,冠以各种概念性名称,无所不包,一代二代甚至三代四代都出来了。ERP实现的方法一下子变得太容易太简单了,成了一服灵丹妙药,包治企业百病。一些企业的领导人也被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常常发问"到底买哪种ERP好?"。由此可见正确理性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ERP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成功应用ERP的思想基础。
笔者建议ERP软件开发商调整一下思维方式,遵循现代软件开发的规律,把着力点真正移到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上来,紧紧抓住典型企业的特点,积累不同类型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和成功的应用模式,扎扎实实、深入细致地做好研发工作,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求实的包装和广告操作是必要和不可少的商业运作行为,但切忌追逐时髦和浮夸,更应该去掉不良、过度的商业炒作之风,千万不要陷入"王婆卖瓜"和"矛与盾"的故事之中。
不少企业在具体应用ERP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橄榄型"的现象。即:企业准备工作不足,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匆匆忙忙上ERP,且规模过大、应用后期又忽略必要的协调和提高,较少考虑如何适应新的运行机制。须知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开发运行方式正是许多企业引进ERP成效不大甚至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但愿这赋有深刻哲理的古代劝学思想能对今天从事现代信息技术的ERP开发商和应用企业都有所启迪和帮助,这更是本人的自勉。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实施ERP系统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