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11年3月18日,“第五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暨2010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华中科技大校长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等400余位业内专家、制造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本届年会围绕“CIO如何引领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主题展开。董司长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国家“十二五”纲要已经通过并颁布,更加明确了今后五年在推进工业领域信息化的主要指导方针,就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本届年会的主题与党的方针高度一致。
董司长表示,今后工信部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中,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全方位多纬度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二是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向外部信息化进军,从企业的信息化走向行业的信息化,用信息化的企业生产信息化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全方位发挥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企业人士等多方协同的作用,推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图1 第五届CIO年会全景图
二、CIO如何引领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
作为企业的CIO应该都有这样的烦恼:“我的企业已经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但是我该如何引领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对于这个问题,e-works总编、首席咨询顾问黄培博士首先给出了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的七大趋势,它们分别是:“沿产品的生命周期纵深发展;从支撑企业运营到支撑企业决策;从企业级应用向车间级应用发展;企业内部供应链向企业外部供应链发展;由纵横交错的诸多分散信息化系统,向整体集成的平台化信息系统发展;信息化应用与企业的产品、装备、生产线、供应链和业务流程的融合;由单纯注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向注重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发展,注重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绩效。”
那么CIO到底该如何引领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呢?黄培也提出了七点建议:第一,建立和落实信息化管理规范,确保基础数据录入及时准确;第二,统一编码体系,重在集成;第三,重视信息化整体规划,注重系统构架先进性、可扩展性;第四,业务先行,强调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第五,信息化团队建设,打造懂业务的IT团队;第六,引入外脑,开展信息化咨询、监理、验收、评测全程服务; 第七,实现有效的IT治理。
SAP公司制造解决方案经理张建杰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应该从生产运营开始。因为80%的企业运营绩效和75%的成本都来自生产运营。信息化必须能够提供跨商业网络的无缝执行和实时决策信息,从而实现执行、协作和决策的一体化。目前,移动技术、基于内存计算的实时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与融合,为信息化深化应用创造了条件。
图2 实现最佳生产运营绩效指标的路径
IBM大中国区IT战略咨询总监许方认为,在未来的信息化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的关注点将是业务和IT战略的整合、变革管理、IT价值实现和IT治理。在新的阶段,IT规划要从战略层面延伸到管理营运能力的建立,IT应该具备主动加入业务战略形成的能力。因此,CIO应该通过业务价值导向的信息化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企业的一把手——CEO,又应该如何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呢?作为一个高速成长型的企业,南京康尼机电公司人事企划部部长张金雄分享了康尼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康尼自身是从“理清思路”“制定规划”“推进策略”“搭建体系”“组织保障”“治理机制”“配套措施”七大方面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张金雄强调,企业信息化实施是这一个漫长过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牵鼻子:即实行“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带头学习、理解和支持信息化。
·放架子:放下架子,空杯朝上,甘当小学生。
·照镜子:要引入或建立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现状和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找专家:引进专业团队,专业事由专业人做。
·搭框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整体规划。
·建治理:建立合理的治理体系,按照治理体系管控项目,尤其是确定需求、选项、过程监理、项目验收、制度配套等。
·重考核: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将信息化的KPI指标同步分解到业务部门和IT部门。
一定要持之以恒的用企业信息化建设来打造信息化企业!三、2010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热点
对于2010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呈现出的热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进行了详细解读:
1、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将步入全面渗透、加速转型、深度应用的新阶段,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时期。
2、绿色设计与制造 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有了绿色环保的意识,然而绿色发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坚持并作为其战略经营决策。
3、物联网及RFID技术与企业供应链结合日趋深入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相关标准产业的出台,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RFID成了2010年的重要名词,企业供应链与RFID技术的紧密结合,将实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控、可追溯,众多RFID厂商也提出了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
4、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快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节能减排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制造企业可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管理、能源管理、工艺流程改优化、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等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快速发展。
5、MES应用初见成效,形成热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生产过程管控的关注和信息化需求的提升,2010年,MES掀起了一股应用热潮。而和几年前大多数企业还在困惑于什么是MES相比,中国制造业MES应用已经开始初显成效。MES还将持续热下去!
6、协同设计仿真平台引领复杂产品研发趋势
在复杂产品研发领域,协同地理产品设计及仿真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成为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与风险的关键。面向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仿真平台的方法强化了软件之间的协同研发能力,均衡多物理属性的开发需求,强调了集成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7、数字化工厂不是梦
数字化工厂通过数字化设计与工艺系统,CAD/CAM系统与数控系统,车间的数字化仿真与制造执行系统等的集成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数字化,是企业连结设计和制造之间的桥梁。
8、产品文档与数字化结合,增强三维交互体验
随着3D设计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产品的三维模型不仅可以支持产品的制造,也可以在产品的安装以及维修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产品文档与三维模型的结合已成为PLM技术扩展应用的重要方向,各大厂商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9、移动计算,让业务更加灵活
随着3G网络的逐步成熟和智能终端的积极跟进,移动计算应用成为可能。2010年,企业级的移动应用成为企业CIO信息化选型的关注点之一。SAP基于Sybase移动平台提供了针对特定行业的移动应用程序。Oracle、用友、金蝶也悄然向移动应用解决方案迈进。
10、信息化规划升级,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与以往信息化规划不同,十一五末的这轮信息化规划热潮,从现状评估入手,以企业战略为根本,以系统集成为重点,以企业架构模型为依据,为企业搭建整体的信息化体系架构,支持企业高效的、低成本、低风险、可维护、可扩展的信息化建设。
四、制造业信息化的新技术与精彩解决方案
1、卓越运营
目前制造业呈现出几大趋势与挑战:
·创新的力量。
·精细化管理。
·风险管理与控制。
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因此就要求企业自身的反应越来越快。面对挑战,SAP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从执行、协作到决策的一体化卓越运营解决方案。
SAP公司制造解决方案经理张建杰强调:“过去,我们侧重在局部功能优化,够用即可。或许企业分别部署了PLM、MES、SCM等各种信息系统。而今,很多企业头痛的是这些系统的数据不融合,怎么样把这些系统里的流程和数据串起来。”
为此,SAP提供了从点子到交付的解决方案,其端到端的流程覆盖了整个生产网络,实现了一体化的ERP、SCM、 PLM、MES。
图3 SAP整体解决方案
Infor公司商业咨询经理鹿崇认为,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后ERP时代”。无论是标准的ERP,还是单独的财务系统,企业或多或少使用了一些管理软件。在新的阶段,企业思考的是“怎样使ERP更进一步”。因此,Infor制造业解决方案提供了全面的价值链管理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水平。
图 4 Infor ERP解决方案
2、医药行业MES
制药行业主要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成本压力;
·药品诉讼,官司带来的成本压力;
·政府药品强制价格,压低了运营利润;
·频繁更改的药品规范和标准,增加了企业认证的成本;
·基于新技术的创新产品增加了制造的复杂性;
·创新,例如个性化的药品驱使制药企业寻求敏捷制造的战略。
罗克韦尔自动化信息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行业业务经理苏昆哲介绍到,在罗克韦尔核心的架构支撑下,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医药行业MES解决方案可以涵盖制药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从原料于供应商处进到制药工厂的库房,再到生产过程中,把原料进行投料、称重、配料,最后按照严格的GMP的要求,执行生产的过程,直到最后成品的包装。
图5 罗克韦尔医药行业典型应用
同时,罗克韦尔自动化还提供了医药行业独特的MES需求,例如配方管理、现代化的称量配料系统等。
图6 称量室
3、企业内容管理
制造业经过多年的信息积累积聚了大量电子化数据,其存储和管理都很困难;企业中的海量信息查找缓慢,效率低下;传递交互困难,对于多个版本的文档,很难判断哪个是最新的;同时企业中也缺少分享经验和共享知识的环境和氛围并缺乏精确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内容管理应运而生。
企业内容管理,ECM,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对企业内部的文档、图片、报表等价值信息的收集、管理、共享、检索、分析,帮助企业整合信息资源,打造高效、安全的内容分享和传递平台。内容管理如果从信息的分类来说,简单的说可以分成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在现有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企业更多的是关注结构化数据,例如ERP、MES等很多信息系统是基于结构化数据进行流程的划分。但是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大量的信息更多的时候是非结构化的散落在各个终端,而且存储的介质是多样化的,可以说非结构化的数据无处不在。
因此艾默雷公司以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为制造企业提供了以内容管理核心,安全管理作为基础,以业务应用为中心的企业内容管理解决方案——Smart ECM。艾默雷产品总监王贵平介绍到:“Smart ECM能帮助企业有组织、有次序地建立分类,实现各种信息的集中管理、内容协同、交互应用与集成,从而解决信息管理难题。”
图7 Smart ECM解决方案
4、云制造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介绍了云制造技术。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化的制造新模式和技术手段。云制造是在云计算提供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它丰富、拓展了云计算的资源共享内容、服务模式和技术。
图8 云制造服务内容
目前,有两类云制造服务平台,一类是面向集团企业的“私有云”制造服务平台,其构建与运行者、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是集团和集团企业的下属,强调企业内或集团内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整合与服务,优化企业或集团资源和能力使用率,减少重复资源和能力的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另一类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应用,属于“公有云”服务平台,“公有云”基于互联网构成,有三类参与者:资源提供者、资源使用者、云制造服务平台运营者,强调企业间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整合,提高整个社会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使用率,实现制造资源和能力交易。
云制造的发展途径可遵循螺旋式良性循环发展路线:即以服务模式牵引云制造系统开发、以云制造系统带动云制造技术突破、以云制造新技术促进云制造系统新发展、将云制造新系统又进一步用于新服务模式。围绕建立和运营“私有云制造服务中心”及“公有云制造服务中心”为重点启动有关工作。
5、广域网优化
广域网的带宽比局域网带宽差很多,并且广域网带宽的增加会带来成本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还会带来一定影响的网络延迟。同时,广域网应用也在大幅度增加,除了语音、视频外,传输文件、图片以及海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这些都是困扰企业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
另外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对各企业分部和总部之间的高质量信息转送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增加各地的分支机构。与此同时企业分支网络逐渐出现了数据集中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将大部分共享数据库放到总部的数据中心,给每一个分支机构访问,但随着分支机构的迅速增加且多数员工外出办公时的访问量也在上升,这种一对多的数据服务给企业总部的服务器和带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数据交换的速度。企业虽然也可以向运营商购买更高的带宽,不过成本费用较高并且效果并不明显。
除了物理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之外,人为的网络破坏也给企业网造成了很大的带宽承受压力,企业网内部P2P和其他十分占用带宽软件的大量使用以及网络视频等非工作数据流量占用了很多网络资源,这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十分头痛的事情。一些目前采用的协议并不是为广域网而设计的(如TCP协议),协议效率低下,性能不够理想也是导致广域网弊病的关键之一。
因此,针对这些广域网带宽及速度的问题,就出现了广域网优化技术。Riverbed大中华区产品市场总监丁伟介绍到,Riverbed推出的广域网加速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影响广域网上应用程性能的所有问题,提高企业每天所依赖应用的吞吐量,包括文件共享、电子邮件、备份、 SSL、文档管理系统和 IT 工具以及 ERP 和 CRM 解决方案。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在加速应用程序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
使用广域网优化,企业通常可以将网络应用程序性能提高5至50倍,在某些情况下可高达100倍,同时可将广域网带宽占用率减少65%至95%。在业务上可以更有效率地将服务器整合到数据中心,将服务和应用以虚拟方式部署在网络边缘,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降低成本,然后再利用增强的性能分析工具,让企业可以将 IT 的发展战略切实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互配合。
图9 Riverbed对普及的应用 优化后的性能汇总
6、工作站及其专业显卡
AMD公司高级应用技术工程师夏卫锋认为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其硬件设计平台面临着五大挑战:
·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过程的高效运转;
·设计结果的完美呈现;
·如何平衡采购预算;
·知识产权的保护。
针对这五大问题,AMD公司做了许多相应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AMD硬件部门在进行硬件设计的第一时间就和硬件平台厂商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在不同的平台下AMD产品有最佳的运行表现。硬件设计完之后将产品交给软件厂商进行测试,在不同硬件平台上采用何种操作系统、何种版本的应用软件能拥有最佳的性能表现,这使得设计师能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挑选到最为合适的产品,保证设计过程高效运转。在设计结果的呈现方面,AMD产品提供了VBO加速功能及10bit色彩显示功能,一方面保证了结果的快速呈现,另一方面使得呈现的效果更佳接近真实。为了帮助用户选购到最为合适的产品,使采购预算得到最佳平衡,AMD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大量的测试结果,选出了不同应用需求下的最佳推荐平台,用户可以轻松选择到最合适的产品。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方面,AMD采用了TPM安全芯片、智能卡的安全键盘以及RGS等解决方案。
图10 设计人员工作可靠性如何保证
五、制造业信息化最佳应用实践
1、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康尼机电
康尼是中国轨道交通车辆现代化装备(自动门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产品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居高位,是阿尔斯通、西门子、庞巴迪和国内各车辆制造商的优秀供应商,被誉为“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
康尼机电人事企划部部长张金雄介绍到:“在三年前,公司进行了发展新一轮的战略研究,确立了从2010年开始用5到10年的时间实现站稳国内,跨入世界的目标,目前在我们的轨道门当中,有五家企业,其余的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康尼是唯一的一家民族企业,所有产品都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我们晋升世界一流,也是要从中国走向世界在国内和同行的竞争,走向世界,向全球提供我们的服务。”
康尼机电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的建设机构,成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应用已经覆盖了公司的研发、采购、库存、销售、生产、成本、人力资源等主要流程。信息化价值的呈现为公司实现两化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康尼机电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围绕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进行了新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而核心应用系统则支撑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康尼机电信息化的实施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提升,优化了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实现了企业资源的融合,推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哈尔滨锅炉厂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哈尔滨锅炉厂(1954年建厂),以设计制造50MW~1000MW火力发电锅炉为主导产品,并配套设计制造锅炉和汽轮机辅机、石化容器、核电设备、工业锅炉等产品,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最具规模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累计生产电站锅炉858台/10370.35万千瓦,约占国产火电装机容量的23.59%,装备了全国200多个电厂,部分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业界流行的一句话是“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对于新兴的现代企业来说,其实上ERP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对于老企业则不一样。老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有很多不适合信息化,并且改变起来也非常困难,因为这是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另外,老企业由于承担了一些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虽然有一些员工理解信息化,但还是有一些员工从个人素质来说不能适应企业的信息化。同时,作为老企业,不能解雇这些员工,从这一方面来说,老企业和现代企业存在着不同。因此老企业实施信息化不能急于求成。哈锅的信息化,很多要从基础工作抓起,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成为实施信息化的前提。
因此,哈锅计算机中心主任单为民谈到:“我们首先重点抓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在实施策略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在信息化的软件实施方面,一定要以我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
企业信息化实施后,按信息化的贡献率哈锅所实现的效益如下:是平均库存减少了1.5%,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平均提高工作效率50%; 减少采购费1.7%;年增加利润近千万。通过我们测算,这仅仅是信息化率增加的利润;加快资金周转2%;技术准备效率提高2倍以上。此外,在管理方面水平大大提高,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3、消费品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三六一度(中国)
消费品行业特点是规模经济,计划主导:
国际零售经验表明,供应链的协作可以带来成本的巨大降低,而潜力达到商品零售价的3.4%。在中国,这个数字可以超过10%或者15%,甚至是更高,因为现在的中国供应链体系是比较落后的。因此,三六一度信息总监罗征谈到,三六一度的信息化重点就在供应链管理,而其重中之重又是整合与标准化。
整合的方法就是打破所有企业的边界,或者说某个关键点的边界,使它的所有运作体系完完全全整合在一起,使它的数据在一些原来看似不相干或者没有对接的企业中整体运转起来,从而使整个信息流可以跨阶段、跨区域、跨企业地整合在一起。
而标准化不仅仅是货号的统一,基础代码的统一。目前绝大部分公司做的都是单体条码,每年大概6000多万件产品都有自己唯一的编号。三六一度则分为三级包装体系,所有条码进入系统,进行一次性关联。由于做了关联,只要对外箱进行相关操作,所有外箱就可以与商品对接,从而最直接地找到需要的商品。如果发生问题,员工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迅速把情况反馈到之前所有的过程当中。这样可以加强快速流转,可以对权责进行非常完整的界定。
谈到这套体系的实施效果,罗征感叹道:“在没有实施这个标准和体系之前,我们的出错率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季度5000多双。这样,断一个尺码就影响到整个尺码链。执行标准化后,我们的错误率到低了万分之一。其次,我们对所有上游加工厂进行标准化的对接操作。三六一度大概有300家加工厂。对于外包和产品加工,我们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为了对所有加工厂进行对接统一,甚至拍摄了一个长达1小时的培训视频,保证我们这套系统的实施。还有一点是外箱条码的生成,通过每件衣服和工人对接,我们可以知道是哪个加工厂的哪个工人出了问题。同时,进出仓库的所有过程都通过扫描完成。”
4、多元化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广东志达集团
广东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立之初就站在了90年代中国经济风云迭起、变幻无常的风口浪尖上。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家具、钢管、酒店、装饰工程等产业为主的大型实业体系,经营范围横跨家纺、家具、服务、钢管、汽车零配件制造、工程装饰等领域。现已在全国形成了志达龙江工业园、志达大坝工业园、海宁志达织造产业园三大工业基地,并设立了以北京、上海、重庆、东莞为中心的四大分支机构。
广东志达集团IT总监刘克根介绍道:“在引入现有ERP系统之前,志达通过做市场调研了解了市场。选型的时候,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软件适合我们呢?老板对这块不太懂,总经理也不会了解这些东西。志达的经营范围横跨了这么多行业——家具行业是制造业,纺织行业属于分销行业,钢管属于制造业,制造业与制造业之间还不一样。选型出来的一套产品要能符合这么多行业的不同要求。如果符合不了,那我们就得用多一套软件实施。考虑再三,我们选用了现在的这个ERP产品。它的重点是生产,辅以分销。这个决策得到了公司主要是集团管理层的认可。”
在刘克根看来,ERP不是万能的。不要认为,只要投入钱了,所有的信息化带来的价值都能体现出来。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抓住主要的东西,让老板或者总经理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这样实施起来,压力就没那么大。
5、多元化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格兰仕集团
格兰仕集团是一家世界级的白色综合性家电品牌企业,目前在中山和顺德成立了20家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有60多家销售型的分公司,在香港、韩国首尔、北美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格兰仕的发展定位于百年企业,世界品牌的世界级企业。在广东顺德、中山,拥有国际先进的微波炉、空调、小家电制造中心,主要以生产白色家电为主。近几年在房地产和电子商务领域也有发展,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格兰仕集团IT总监周琴分享了格兰仕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实施经验:第一是要制定管理目标,信息化是动态的,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面向未来的眼光,必须注意的是这个信息化的目标和规划要结合。不能盲目的追新求大,如果不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留下一个可怕的陷阱。做好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以后,就要将规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项目予以实施和逐步的推进。第二,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对核心业务的支持,企业的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稀缺的。这就迫使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刀刃上,这个刀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要科学的决策,规避信息化的风险。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的执行。
六、圆桌讨论精彩互动
会议现场,e-works总经理黄培博士和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以下是对互动环节的摘录:
黄培:请谈谈您过去一年印象最深的工作是什么?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IT部经理 李金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谈不上,印象最深的倒是有。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一个普通的员工,他和我交流的时候说他已经离不开IT系统了,他的工作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IT系统,我觉得这个是对我印象最深的。经过我们IT团队的努力,能够把IT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Epicor公司资深咨询顾问 毛岩喆:我们是来自美国的ERP厂商,在中国也有客户很多年了,我去年的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的市场在慢慢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决策在慢慢的增加。
黄培:企业信息化推进的困难和难点是很多的,尤其是像咱们大的集团企业分布很广泛,因此,推进当前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
旭阳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监 庞宏:我觉得一个企业的信息化重点是IT战略和业务战略要匹配,我们都知道对一个大的集团来说,IT战略滞后于业务的制定。业务战略能达到共识,是因为有很多业务的高管比较理解,但IT战略能达到共识是一个难点,就是你怎么能知道这些高管能跟你有一样的想法。我们认为如果能把这点做完,后边的路走得会比较顺。我们做IT经常说一把手原则,其实一个企业要把信息化搞好,高管团队和中高层团队的意愿更重要,CIO要把IT的战略当成纲领让他们去认可。
黄培: IT创造价值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
广东理文造纸IT部经理 杨天祥:我感觉IT创造价值的都是人,你都是靠人才会做完一件事情。第一个是老板,你要把老板抓过来站在你的身边,这很重要。另外,你一定要有一帮很好的顾问,可以进行很好的分析的团队。第三,你要有50个,100个,200个IT的团队帮你。第四,你怎么跟主管沟通也很重要。
华帝燃具信息管理部经理 王亢:像我们这种民营企业,也接触到很多咨询顾问,很多都是站在IT的角度,越做越像IT顾问,其实应该做业务顾问。坦率的说,现在的顾问,质量也在下降,而且企业现在留不住人,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应该思考,怎么样把人留住,留不住怎么办?如何利用公司的资源,外部也好,内部也好,怎么用?我们部门就有同志被推荐到生产和销售部门,或者当制造部的经理,为的就是留住人才。
黄培:企业的信息化团队未来到底该如何发展,如何看待IT外包?
敏实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 杨青松:这个问题比较难说。我个人认为从角色上讲,CIO其实算是传教士,从外面理解了一个东西以后,然后传递到另外一个组织里。至于,信息化团队的发展方向,相对复杂一点。我现在也正在打造我的IT团队,我最终是想建设一个具有鉴别能力的IT专家团队。就某项IT技术而言,他不一定会,可以外包,但他必须识货。中国的商业环境里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的IT团队一定要有鉴别能力。
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开发系系长 刘清壬:我谈一下企业的信息化如何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个IT公司。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我们广汽集团也是从产品经营逐渐走向产业经营的,我们的业务涵盖了汽车制造、金融服务、物流、商贸等等,因此我们IT团队也希望做大做强,成为一个服务公司。但前提是先把目前的本职工作做好,让IT更好的支撑企业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做大做强。谈到IT外包,我想跟很多的外包业务一样,好的方面是我们可以省心很多,不好的一面是如何保证质量。目前,我们只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程东:IT外包这块,我们实际上也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也做过很多开发。现在整体来讲,商业化的软件都是非常成熟的。对于企业来讲,更多的是需要一个有高度的东西,能够尽快地满足企业需求,而不是从零开始做这件事情,这实际上也不是IT团队擅长的东西。外包必须能真正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操作,并能跟企业的业务人员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因为这牵扯到企业文化以及各个需求层面的利益问题。
黄培:企业在由单体企业向集团企业跨越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平稳发展?
常州天合光能集团IT总监 肖闽海:这几年,自从2006年上市之后,IT的发展也好,公司的发展也好,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同时,2010年,公司完成了集团化,在欧洲和美国,日本和韩国,澳大利亚成立了16家公司。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公司自己的做法是绝对地统一集中。但是ERP也好,MES也好,有一些功能是以当地的公司标准以及当地的法律为主,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要求一个模子套下去,但是应用系统肯定是一个。
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宋成玉:我们是多元化的集团企业,有的子公司很小,有的很大,在集团的发展过程当中,集团明确提出进行战略财务管控。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做了集团统一规划,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每个分公司具体怎么规划,怎么落实。集团下这么多分公司肯定不可能用一个“方子”,其中有几十个人的公司,也有几千人的公司,甚至有以手工为主的企业,还有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和总部达成了一致,比较成熟的企业我们可以放手,但是在一些条件不是很成熟的企业就需要集团带着管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CIO如何引领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