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要:ERP(企业资源计划)理念与软件已在中国悄然兴起,然而ERP究竟涵义如何,它能为企业带来什么,ERP与MRPⅡ及CIMS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中国ERP事业路在何方,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作者的思考,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比较新颖的看法,并指出发展中国ERP应树立的观念和应消除的认识误区.文章相信,ERP将成为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石.
引言
在中国政府、管理部门为建立健康有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作出不懈努力的时候,在许多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为转轨变型期间企业效益普遍低下甚至负增长而忧心重重的时候,在全国企业改制重组如火如荼而未见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高速增长端倪的时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指日可待而企业亟需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时候,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细胞——企业,期盼着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社会却呼唤着一大批优秀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营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是企业面对不断变化市场和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围绕如何充分快速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以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竞争。于是,代表新管理思想,理念与方法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应运而生。ERP的管理思想与相关软件产品是如此迅速的出现在我国企业面前,而同时又似乎是悄然而至,这让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界,政府管理者及许多企业家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Internet或Intranet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企业还没有来得及适应诸如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等思想和方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气息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竞争感和紧迫感,企业资源的综合营运能力业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其中ERP思想、方法及产品运用将成为主要内容。那么,究竟如何理解ERP,它与MRPⅡ或CIMS等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ERP是否能在中国广泛运用,我国在发展ERP事业中应如何把握机遇,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思考,抛砖引玉,以期望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来关心和支持中国ERP事业,为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添砖加瓦。
一、企业管理与管理软件的发展与演变
1、历史的启示
古往今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自然界和人造物。人类的造物活动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其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制造业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说人类社会每个时代的发展都以制造业的发展为基础,蒸气机的发明给西方带来了工业产业革命,汽车的普及又使资本主义世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微电子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让网络化社会、信息时代甚至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可能。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技术、设备及材料的采用和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及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的运用程度已成为制造业发达的标志之一。
历史似乎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制造业制造出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相应时代的企业管理思想与方法,而市场竞争与发展又让制造业得以延伸并发展出现代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甚至信息产业等现代行业,于是产生出更多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市场的力量促进了制造业及其企业管理的发展。不同时代的经济,或者说不同阶段的市场竞争,需要不同的企业管理方法与理论与之适应并为之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跟上时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简要回顾一下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不难验证上述启示。
自从计算机发明以来,商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一直是其应用的重要领域。制造业企业管理软件发展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本世纪60年代左右,由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运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原理,开发了一套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MRP软件,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开始起步,这时的软件运行仅仅从理论上部分解决了企业定货的时间和数量;其次,到七十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和理解MRP中主生产计划的核心作用,而同时计算机的性能发展又使得物料需求的及时分解成为可能,于是较为实用的闭环式MRP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企业管理者开始感受到动态物料需求计划的魅力;第三,在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MRP并不完善,为此增加了生产能力的平衡、计划下达过程和实施过程的反馈调整等功能。信息可与其它系统共享,如MRP加上生产计划可以建立供应计划,而库存记录可用来进行成本核算,这样逐步形成集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这就是我们目前常见的MRPⅡ,既制造资源计划系统。一般的MRPⅡ系统包括八大模块,即销售管理、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采购管理、能力需求计划、数据管理和库存管理。据权威机构APICS的统计表明,企业在使用MRPⅡ管理后,可明显改善库存管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次数,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八十年代以来,欧、美企业争相采用并获得显著效果,MRPⅡ管理思想与软件的运用已经变成跨国企业的必备基础管理工作和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
2.时代的呼唤
二十世纪末世界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领域是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带来的后果是竞争空前加剧,其表现是: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含量高、性能价格比优,而且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因此,处于全球市场中的制造业必须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上市时间T(TimetoMarket),改善质量Q(Quality),降低成本C(Cost)以及完善售前售后服务S(Service)。T、Q、C、S,是制造业的永恒主题。追求更完善的T、Q、C、S,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它不断促使管理变革和技术进步。而围绕T、Q、C、S,企业必须自始至终保持创新(Innovation)意识,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仅以管理企业内部物流和资源流的MRPⅡ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新的企业管理哲理与软件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CIM和ERP思想。首先是CIM哲理的广泛认同与CIMS系统的逐步推行,CIM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最早由美国学者哈林顿博士于70年代中期提出,他认为整个生产过程(从市场、设计、制造到管理、售后服务等)是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考虑,同时整个生产过程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企业应采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来改善设计过程、管理决策过程和加工制造过程,并且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持下,实现信息集成,进而优化生产,改善其T、Q、C、S,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CIMS便是运用上述哲理和思想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概念,推动了制造业计算机应用各分支技术的进步和其综合集成水平的提高,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PⅡ等等,甚至,进一步推动了CE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和AM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等制造业新观念和生产模式的形成。在另一方面,以MRPⅡ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思想和系统逐渐推开,ERP的基本思想是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它不仅从制造业延伸到各行各业,而且突破了原来只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方式,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市场需求制造的思想,ERP的基本哲理是将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ERP系统的基本目标就是将“供应链”有效运转并运用计算机硬、软件手段尽力缩短这个“供应链”,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提供保障,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殊途同归
如果把CIMS与ERP思想作一简单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把企业营运活动看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技术,把企业改造成一个“活”的市场竞争体,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高竞争力。然而,它们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CIMS的思想产生得比ERP早,它是在企业自动化单元技术逐渐成熟,“自动化孤岛”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系统集成的需求不断提出,其哲理和理论也应运而生,CIMS哲理中强调的是“集成”,是企业横向各个自动化领域的系统集成;ERP则不同,它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更注重的是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调度与利用,更注重企业“供应链”的高效运转,ERP哲理中强调的是“企业资源”,是企业纵向适应市场的能力。当然,上述的分析并非绝对,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存在形态和生产、服务模式会不断变化,CIMS与ERP的理念和方法也会不断丰富与发展。最终,我们相信,CIMS与ERP会汇聚在一起,为现代企业服务,也许会出现“企业资源集成系统”。
二、ERP将成为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石
1、客观与必然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世界各地的企业来到中国,让中国的企业看到了世界,也让中国老百姓看到了什么是市场经济,中国成了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年的“粮票”、“布票”到后来的“彩电票”,再到现在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的“门票”,着实让中国人感受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魅力与进程。而仍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烙印的许多国有企业却只能在机制灵活的乡镇企业与具有先进管理手段与经验的“三资企业”之间求生存。但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却让这些计划经济下的“宠儿”发生了生存危机,以至于如何重组与振兴国有企业成了本世纪末我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许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抱怨国有企业的体制老化,机制不够灵活,包袱过重等等困难。诚然,这些都是原来国有企业的先天不足,但并非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失败,“海尔”、“长虹”的崛起充分说明了市场意识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作用。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效益下降、市场竞争力变弱的原因,除了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以及体制调整未到位等因素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资源利用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适销对路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企业库存积压问题严重,企业未能很好的利用市场信息资源;许多企业没有运用MRPⅡ的思想和软件,从而没能充分地利用企业的物料和资金资源;在企业里又有多少科技及管理人才被淹没在大锅饭的沼泽中,我国本就稀缺的人才资源存在着普遍浪费的现象;当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和麦德龙大举进军我国市场并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又感叹我们的企业又拱手相让了多少商业机会和资源。种种现象都表明,企业资源的综合营运能力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法宝,ERP理念和软件系统的实施运用是现代企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谁先运用ERP理念并充分挖掘ERP系统的效能,谁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筹,ERP系统成为“管理与科技都是生产力”的真实写照。
2、探索与思考
既然ERP理念与系统如此神奇,如此有功效,却为什么到现在未能普及,中国的ERP之路将走向何方,这是所有关心和热爱管理软件发展的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首要问题。所幸的是我国现在已有不少优秀软件企业和有识之士在为此而努力奋斗。如96年财务软件纷纷走向管理型,97年金蝶公司首先推出VMRPⅡ软件产品,今年6月份,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主办的“向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全面进军”新闻发布会,得到了金蝶、用友、安易等八家著名财务软件公司的积极响应,它既向世人宣告了中国ERP之路已正式揭开序幕,又是推动和宣传ERP理念和思想以及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软件业内的强烈反响。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的ERP事业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需要做的事很多,当务之急,政府和社会应该在下述几个重要环节努力为ERP事业创造条件。
首先,大力宣传ERP管理理念,培养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市场的有效需求是推动某种产品或行业发展的源动力,ERP市场也不例外。ERP理念与产品既不是为了某项生产工艺,也不是企业管理某个部门的自动化技术,它是企业的全面内外资源计划与营运,毫无疑问,ERP产品的消费对象是企业董事会或主要经营者,让他们理解并运用ERP理念,才是推进ERP产品市场化的首要任务。
其次,软件企业作开拓先锋,坚定地走ERP产品商品化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的发展必须走商品化市场道路,甚至先进企管思想也应该走商品化道路,那种在发展初期的企业自我开发行为或委托科研机构定点开发的方式虽然为树立榜样或摸索经验发挥了作用,但这些方式肯定不是ERP产品市场的主流行为,只有规范的市场行为才能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应大力推进企业管理软件的支持和实施服务的职业化进程。ERP系统的实施和服务不同于一般软件产品,ERP系统一般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所以,与其说,管理软件的运用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安装和“实施”过程,不如说,企业用管理软件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既需要许多具有软、硬件和通信技术知识的技术专家,也需要一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知识的管理专家来帮助用户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更需要培养和提高用户专业管理人员的ERP理念和运用系统的能力,真正把ERP系统的功能与用户管理需求相结合。用户ERP素质的提高应是实施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ERP系统开始运转了,用户也应该培养出了自己的ERP应用队伍。很明显,ERP系统的实施和支持完全不同于ERP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它必须职业化,并与后者分离,它们二者与用户的ERP应用队伍三者构成了ERP能否发挥作用的三支技术力量,缺一不可。经验数据表明,ERP系统实施和支持费用支出已超出了其软件支出。随着企业个性化趋势的发展,实施和支持服务将显得更为重要。实施和支持也将成为管理软件不同与其他软件产品的标志之一。
最后,政府系统规划和宏观引导,将成为ERP事业的首要推动力量。在一个市场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时,政府的规划与推动可以让市场健康发育并起到“保姆”和“事半功倍”的作用。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曾为会计电算化事业发挥过巨大作用就是明证。但是,政府规划和引导的方式应有所转变。我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力求做到“坚持一项基本原则和四个推动”,即坚持以培育和维护ERP市场为原则,推动ERP走向行业自律,推动民族ERP产品的发展,推动广大企业管理人员ERP素质的提高,推动ERP支持和服务职业化进程。
3、理念与误区
ERP的发展虽然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在认识上已经有许多误区,ERP哲理和产品要真正为广大企业所接受,还需要作长期努力,其中如何正确理解ERP理念和消除认识误区也是重要一环。笔者归纳了目前社会上对ERP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为树立正确ERP理念作一探索。
误区一:ERP是泊来品,基本不能适应中国国情。这种观点是看到我国不少企业在选用国外MRPⅡ产品惨遭失败后提出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多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产品,又要努力开发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民族ERP产品。做到洋为中用。
误区二:中国企业管理还未发展到使用ERP的阶段。的确,中国企业的管理自动化程度(CIMS理论中称为单元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相当差距,个别部分,如会计电算化、CAD、办公自动化水平较高。但是,中国目前的市场已是国际市场的重要部分,中国企业已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时代迫使中国企业要上ERP。相反,我国的企业在实施ERP和CIMS系统中,可减少西方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误区三:ERP只是技术人员的任务,而与管理人员无关。谈到计算机应用推广,一般中国企业领导都认为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事,而ERP的实施必须首先要由企业管理层决策并指挥和参与实施的全过程,ERP系统既是技术的实施,更是管理的革命。
误区四:一旦实施ERP发生困难,甚至失败,就认为ERP一无是处,毫无作用。虽然西方管理界有“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几乎失败,一有机会都还想用计算机”的普遍观点,但应该坚信,ERP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作用和效益,同时也应看到实施工作的难度和艰辛。
误区五:ERP只适用于效益好的和大型企业,效益差或中小型企业不能上ERP。首先,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应该学习并运用ERP理念与方法,而ERP系统的实施则要视企业规模与条件来定,但是ERP的采用与企业效益和规模没有必然联系。
误区六:企业可以采用ERP,但管理人员素质和设施不必作重大调整。实施ERP是否成功,其中两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管理人员ERP素质的提高及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与否。
误区七:ERP理念与产品谈起来似乎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却难以实用,要想用好几乎不可能。ERP理念与产品和ERP的实施的确是两回事,正因为这样,在ERP理念和产品被接受后,应更关注实施的科学化、职业化。
误区八:ERP实施时间太长,难见效果和效益。这或许已经成为企业怕上ERP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实施ERP是企业管理技术和思想的一场革命,客观上需要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企业应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实施ERP系统,一定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逐步总结,逐渐见效。
误区九:ERP只需专业软件公司服务,不需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顾问。ERP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软件,实施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选购ERP软件需要找软件公司,实施ERP必须请专业管理咨询顾问帮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不仅需要法律顾问,财务顾问,还需要管理咨询顾问。
误区十:ERP无所不能,用它可实现管理的全自动化。ERP思想有许多理念,对管理非常有作用,ERP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资源的有序营运。但ERP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思想和方法体系。而且ERP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石,它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助手,不可能替代企业管理者去作经营决策或创新竞争,ERP永远是管理者营运资源与创造资源的科学武器。
三、迎接挑战,何愁机遇;不计荣辱,当惜使命
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在迎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如果说,政府积极推进企业体制改革的举措是赋予中国企业发展的“指南针”,那么,广大有识之士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新路的努力,是为未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加速器”。ERP哲理和产品正是这“加速器”中的重要部件。
中国的ERP要靠中国人自己,世界的ERP不能缺少中国的经验和贡献,中国的ERP事业既是中国企业管理界和软件界的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中国ERP之路前程似景,但道路艰辛。软件业将冒巨额投资风险,管理咨询将在行业发展道路上拓荒跋涉,政府管理层将面对可能的决策失误,企业要承担ERP可能失败的沉重代价,而这一切与振兴中国企业管理的使命相比则不值一提。发展中国ERP事业是中国软件企业的使命,是所有企业管理者的使命,是中国新型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使命。我们坚信,将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的行列。
中国ERP事业的明天灿烂辉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ERP—奏响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主旋律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52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