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群体个性”
无独有偶,11月16日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企业高层论坛暨个性化ERP应用成果展示会”上,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也首次提到了这一概念,认为“关注和追寻中国管理模式是金蝶推广个性化ERP管理软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管理正在迈进“后现代”即全球化时代,其主流应是走向“大同”,提中国管理模式不合时宜。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一再强调: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的支配。《中国式管理》一书的作者曾仕强也说,管理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一门科学,但管理必须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够产生好的效果。“现代化管理在美国那种背景下行得通的就叫做美国式管理,在中国这种文化背景下行得通的就叫做中国式管理,如果用在海尔行得通,就叫做海尔式管理。”
徐少春认为,与欧洲企业过于保守的管理,北美企业过于激进的管理有所不同,中国管理模式更富于创新和包容性,个性化特征也更明显。成功的中国企业都有鲜明的管理个性,这种个性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管理模式表现为“中国企业的群体个性”。
以金陵饭店集团为例。这家连续三年位居“中国饭店业民族品牌20强”第五位的五星级饭店,采用管理软件有一个基本出发点——不买现成品,坚持与软件厂商联手二次开发,并要求软件必须能根据管理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理由是“我们的管理太独特,我们有很多不通用的东西,很多管理细节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 金陵饭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明分析认为:相对于国外酒店,金陵的优势在于对本土文化、包括中国餐饮文化的理解上;相对于本土酒店,金陵的优势则定位在与国际接轨和对本土文化理解的领先上。
华为的成功或许是中国管理模式一个最好的注脚。华为之所以被人们冠以“现象”进行研究,是因为它不仅用10年将资产扩张了1000多倍,更因为它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譬如军事化管理、多少有些封闭和家长式强硬的企业文化,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路线等。这种“土狼”色彩与它大手笔开拓国际市场,一掷上千万美元请来国际咨询公司为自己进行管理流程调整似乎有些不太协调。但不管怎样,“亦土亦洋”的华为获得了成功,成为“最让跨国公司胆怯与痛苦的中国公司”。
像金陵饭店和华为公司这样坚持个性化创新而获得成功的案例还可以举出很多。《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作者,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叶旭全先生就此评价:“个性化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中国管理模式还是一种善于探索、不断发展的模式。这不仅因为管理本身就体现为一种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调查表明,80%的财富500强企业认为自己的业务流程会在两年内转变1次),更因为中国独特的国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企业管理历史,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尚不够成熟,业务流程的改变与调整更为频繁。再加上这些年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经历了一个从建立到完善的改革过程,频繁的体制改革,更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课题,促使中国企业不断地调整和改善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中国管理模式必将在全球范围取得成功,“全球化3.0版将是由中国企业来演绎的成功故事”(徐少春)。这是因为,中国管理模式的崛起有深刻背景和世界意义:第一,中国是一个高速变化和发展的市场;第二,中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自主创新大国转变;第三,中国的企业由中国人主导,中国5000年的文化深刻的影响着这些企业领导者的管理风格。随着中国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成熟,中国管理模式会深刻影响世界。
ERP的“个性化灾难”和机遇
中国管理模式的兴起对管理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后者的使命就是要追寻、适应中国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成为支撑“中国管理模式”的技术平台。
然而,现实与理想并不吻合,“管理软件”从问世之日起,就注定了与它“管理”是一对相生又相克的冤家。因为管理永远有个性化和艺术化的一面,就像世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管理完全相同的企业。即便同一个企业,管理也会随技术、市场乃至领导者的变化而变化。而管理软件的任务却是把管理方式和流程“固化”下来,成为通行的法规和标准,这就注定了管理软件的“标准化本质”。管理上任何一次动荡与调整,对管理软件都可能是一次灾难。
这一矛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业界。在软件商眼中,用户管理上的多变与个性化乃是管理软件最大的克星,而在用户看来,买到手里的管理软件似乎成了自己随机应变张扬个性的桎梏与枷锁。
这一矛盾在商业环境尚不够成熟,企业管理模式尚不稳定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个市场,你不可能做一个标准化的管理软件卖给所有用户,厂商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去写一个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管理软件”。
虽然这些年国内市场上ERP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所改善,但用户仍不满意。春兰集团CIO就曾抱怨,ERP“事后的东西多,事先控制不足”。譬如财务记账,ERP是事件发生之后再记账,“但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并非秋后算帐,而是事先的控制与预测”。
在“个性化潮流”风靡全球的今天,管理的个性化与管理软件“固化”之间的矛盾更是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如同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所说:今天的世界已经被信息技术铲平,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的主体将由过去的国家、公司转变为“个人”,世界因信息技术而重构,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企业需要频繁地对产品、组织乃至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系统对快速演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多的CIO认识到,“将业务流程改变成符合标准ERP的流程,是削足适履,无法支持管理创新。”传统ERP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灾难往往也孕育着转机。“柔性应变、快速反应”的个性化ERP应运而生。
2005年9月,金蝶在京发布的面向服务架构的新一代ERP平台,拉开了个性化ERP运动的序幕。作为可以“随机应变”的管理平台,金蝶的个性化ERP实现了“产品平台化、方案行业化、服务个性化”。这一平台成功设立了“7-2-1法则”:企业管理核心业务的70%都能由金蝶的方案产品或其组合满足;20%的行业需求将基于行业插件快速配置和定制化开发来实现;10%的个性化需求将基于金蝶 BOS,由金蝶与客户共同发展完善。
向核心技术要个性化的话语权
适应中国管理模式开发个性化ERP,并非只是转变理念那么简单。它需要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才能“像搭积木”那样方便地适应中国企业之管理多样和多变的需求,取得“个性化”开发的的话语权。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金蝶就埋头核心技术的研发,先是斥资5000多万元集中数十位精英用5年时间开发了一个中间件——APUSIC。在此基础上又斥资一亿元研发了BOS平台。BOS即商业操作系统,它把复杂枯燥的技术屏蔽到了幕后,用户看到的界面不再是程序,而是可视化的图表。BOS可以把ERP、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多种应用套件组成一个无缝联接的系统,可灵活拆分与组合,满足个性化的需求。BOS有三件“秘密武器”。一是“流程引擎”,组建新应用都由这个引擎进行管理;二是“业务资源库”,存有大量应用构件,流程配置好之后不需要写Coding,从库里选构件搭积木即可。三是“生命周期管理”,修改或开发一个新系统,都由“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给出定义与设置,复杂繁锁的开发因此变得简单了。
金威啤酒集团董事局主席叶旭全说他们用了金蝶的个性化ERP后,每月的财务报表下月1号下午5点半就能得到,而使用其他ERP的用户要15号才能出报表,“这种竞争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祥乐公司董事长寇冰的评价是:“本土企业想到的东西,金蝶就能想到,这就是个性化。”目前祥乐公司所有的定单、跟进货物等流程都应用在金蝶的移动ERP上,“移动ERP是个性化最好的表现”。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也表示,“创新是企业的原动力,分众的创新来自于洞察,来自于怀疑,来自于颠覆。另外,在分众在高速成长过程当中,信息化的应用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金蝶软件可以随着我们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兼顾了我们对个性和规范管理的需求。”
11月,随着金蝶软件“不同的个性,共同的精彩” ――中国企业高层论坛暨个性化ERP应用成果展示会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联袂上演,“中国企业有个性才能发展”这一论断更为清晰。通过透视中国企业原生态管理思想,分享个性化ERP成功应用,预览下一代管理信息系统风采,这一2006年度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信息盛会,国内首场聚焦客户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会的召开全面表明:全球化3.0的时代将是个性化的时代;成功的中国企业都是有个性的;中国企业的群体个性将开创“中国管理模式”;个性化管理软件将支撑并推动“中国管理模式”演绎出华彩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个性化ERP应用追寻中国管理模式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4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