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标准与效益评价
技术标准是一种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在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在谋求自身不断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创制行业内的技术标准.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化。
技术标准本身是一种技术上的规范。单从规范本身的角度来看,其制定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足够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标准是一个技术市场化过程中的强制性规则,而技术本身只是知识的运用,没有强制性。从产业技术运用的角度考察,标准比技术高一个层次(复杂度、交易规则);技术影响产品或者产品后一方面,而标准可以影响整个产业。它不仅仅是技术的组合,更是技术创新的框架和体系。
技术的思路,是通过获取先进的技术完善自己的产品。降低自己的成本或者说是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从而打败对手。而建立了标准之后,通过建立自己的标准并将自身的标准用于产业内部或产业经济体系,实现对外“赢者通吃”。对内实现对产业和联盟的掌控。因此,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常常不仅是企业自身寻求自身发展所关注的要点。同时也是许多地区、甚至国家为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所要工作的目标。于是,这种评价往往已超越了企业自身,上升为区域经济投入产出的一个更为宏观方面的评价。
二、DEA方法的应用
1.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评价
近年来,关于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采用的计算指标体系也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说,仍是以技术标准化实旋之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减去因技术标准化活动所产生的劳动消耗来进行计算。然而,针对企业层面的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介绍与讨论的文献并不多见.主要是针对技术标准实施后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难以达到区域管理.衡量标准化带来的经济外部性的目的。
1998年,张长元采用了综合评价理论中的功能系数法,在给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最先将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果进行了企业问的横向比较,为区域内企业层面的技术标准化管理和评价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
2003年,宋敏等人将数据包络(DEA)的方法首次运用到企业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之中。并给出了某一个虚拟企业在对技术标准投入产出方面的评价研究模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过程一般是在几年内完成,对某一企业测量其当年关于技术标准化的投入产出难以达到很好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单纯针对某一企业创制前后的DEA分析也难以支持DEA方法需要较多决策单元的前提假设。尽管如此,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采用DEA方法评价的优越性
对于评价方法的使用,国内最常用的仍然是线性权重法,即建立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指标(准则)赋予一定的权重。通过将指标得分与相应的权重乘积的和作为总得分,最后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在评价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它不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得分高低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在进行标准化过程中的有效利用情况,企韭过高的投入也可能得到较高的评价分数。
其次。应用线性权重方法进行评价,得分较低的企业很难从评价结果中找到投入产出低效的原因,进而难以为下一步中指导工作提供一些改进的方案。
相对于线性权重法及其他的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是用于评价部门间相对有效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去评价同类型的企业或部门在生产效率方面的相对有效性,把每一个评价对象看成一个具有“多个输入,多个输出”的生产系统。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评价生产系统的相对效率。
DEA评价模型是多个部门或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适合于处理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情况,并且完全基于指标数据的客观信息进行评价,剔除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其结果不仅能判断被评价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相对有效性。而且对于非有效的决策单元,还给出了调整改进的方向。因此,如果仅是考虑投入规模和技术因素,从宏观上来评价部门或企业,则可采用DEA评价方法。魏权龄等人就曾用DEA方法对全国棉纺工业、铝冶炼工业进行评价研究,并将结果反馈到有关部门受到高度重视。此外,DEA还有以下一些优点:
首先,标准化效益评价需要从不同侧面、用不同指标加以描述,而这些指标往往不能用同一量纲加以表述。DEA模型以决策单元的各个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权系数作为变量.从最有利用决策单元的角度上进行评价,无需考虑量纲统一化.并避免了确定各指标在统计平均意义的权系数,排斥了主观因素,具有内在的客观性,确保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DEA方法直接采用数据进行计算,而不像一般的统计分析模型那样预先给定生产函数的形式,并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避免了生产函数形式的确定以及确定某一投入指标对于若干产出指标的贡献的繁琐工作,使得评价方法具有简明性和易操作性。
最后,应用某些DEA模型对DMU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是,可以得到许多经济学中具有深刻经济含义和北京的管理信息。
基于以上几点,本文将沿用DEA的理论方法,致力于区域管理层对于小区内企业层面的技术标准化前后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通过选取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来满足实际考察的需求。
三、基于DEA方法的评价模型
1.模型的建立
假设园区内存在n家正在惊醒技术标准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即由n各DMU(DMU1,DMU2,....DMUn),每个DMU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那么第j各企业DMUj的输入和输出向量分别为现在,设DMUjo的输入输出为(xjo,yjo),业可以简记为(xo,yo)。于是,评价第j个企业同时为技术和规模有效的DEA模型为:
评价纯技术有效性的DEA模型:
其中,U,V为闭凸锥,(X0,Y0)为DMuj0的投入和产出,u=(u1,u2,...,um).v=(vl,v2,...,vs)分别为投入和产出指标x1j,x2j,...,xmj和y1j,y2j,...ysj的权重。
在模型中,V1为该决策单元DMU的有效值(指投入相对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V1的值越大说明效率越高,即说明该企业的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越好。V1最大值为1。当V1=1时。则DMUj0为弱有效的;若(1)的最优值V1=1。且μ∈IntU v∈IntV,则DMUj0为相对有效的。类似地,可以定义DMUj0关于模型(2)的有效的和弱有效性。
设s=V1/V2为DMUj0的规模效率,V1,V2分别为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若S=1(V1=1,V2=1),则称DMUj0为规模有效(技术有效,纯技术有效).否则称为无效的。
若V1=V2,则称DMuio为规模收益不变:若V1
因此,通过本模型的计算还可以得到如下信息:知晓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状况。即各个企业在投入产出方面的效率是最佳还是非最佳;知晓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状况。即决策单元或是规模经济。或是规模不经济;寻找出造成决策单元的非最佳技术效率和规模不经济的原因——这是实际应用DEA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关键的第一步,找出粗线条的原因.在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分析,可以深入详尽地研究分析问题,为今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提供宝贵经验。
2.输入输出指标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化来说,其最终成果大多体现为新标准建立起来后的产品销售和认可的增加。可以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化成功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技术上的成功;二是商业上的成功。因此,在选择与评价一个技术标准化项目时。必须对技术因素以外的许多非技术因素予以应有的重视。通过结合企业标准化特点及测评者预定的评价目标。本文尝试建立如下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投入、产出指标及相应衡量方法
在投入方面,调研协商投入是技术标准化过程较为特有的投入。因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满足先进性和可行性行统一的原则。因此在创制标准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调研、会议协商以及实验外协,这些方面投入的费用应该归为调研协商投入。
在产出方面,企业社会认可度的变化,既是企业自身竞争实力提高的体现,同时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技术标准化后带来的社会附加效益。
四、实证研究
本文针对2009年北京市某科技园区内高新技术的技术标准化工作进行手机和调查,对园区内2009年验收的技术标准申报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依照上述评价模型所需各指标。整理得:
表2 2009年巢园区验收的技术标准申报项目指标值
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企业社会认可度的变化(Y3),由于企业获得的奖励或荣誉级别不同。所得数据经过简要的权重处理。
对于上述面板数据,分别采用(1)和(2)所代表的DEA模型,应DEAP2.1软件。对22个技术标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的评价,进行得到如下结果:
表3 计算结果
由表3可知,该年度园区内企业进行技术标准化的效率参差不齐,个别单位所创制的技术标准没有达到很好的投入产出的配比效果。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高的技术标准是2,3,4,5,8,9,14,15,16,也就是说,创制这些标准的企业,在标准创制过程中的投入产出相对合理。在技术标准创制的调研中,园区应着重对这些企业进行适度调研。深入了解其内部运作模式。并适当给与一定奖励。以期达到一个较好的推广和示范效果。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4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