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IT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出现了许多理论、原则和方法,例如:总体拥有成本TCO、经济增加值EVA、总体经济影响TEI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却经常让企业感到无从下手,不能真正计算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可操作性:这些方法都没有给出具体可以运用的具体步骤和工具;(2)没有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是源自国外,其中使用的指标和数据不能直接应用;(3)缺乏针对性:这些方法的通用性强,但针对性弱,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说服力。
为了避免以上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和目前评价IT投资收益最全面、最有效的方法——平衡记分卡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与评估。
现以一个上市公司实施ERP系统的具体实践为例,以期对企业IT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评估寻找实用的方法。为了方便起见,在下文中称参与的公司为M公司。
(一)ESEM模型构建
M公司的ERP系统经济效益评测方案,主要思路如下:
1.采用财务分析工具,分析投资和收益。以2001年4月为分界,日期以前的投入为系统运行投资,以后的投入为日常维护投资;收益主要指可以测算为金额的指标,计算各年度关键经营指标(KPI)的改善,将改善情况换算为金额,直接作为ERP的收益;不能测算为金额的收益指标改善也需要界定为ERP的效益。
2.模型由投资、收益两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细分为若干指标,一些指标再细分为构成要素,可以通过要素计算出该指标的金额。对投资指标来讲,比较单纯,资源投入基本都可以测算为金额;对收益来讲,不是所有指标都可以计算为金额,如客户满意度提高、新增E化流程数量等,所以收益部分还包含了可量化、动作指标、不可量化动作指标。由于收益的复杂性,我们将重心放在了收益部分的模型建立和指标分析。
3.指标构成
(1)投资指标:
系统运行投资:硬件投资、软件投资、人力投资、咨询顾问费、培训费日常维护投资:软件年服务费、硬件年服务费、系统维护人力投入、日常培训费、咨询费。
(2)受益指标:
量化财务指标(量化指标,用于计算收益金额):产品事业部年均库存、公司年存货周转次数、年发货额、年发货成本、年运输费用、存货盘点误差率、缺料发货比例;
量化运作指标(量化指标,用于反映ERP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产品事业部存货周期天数、营销事业部存货周转天数、公司人员变化、公司平均交货履约率、平均初验率、平均终验率、产品事业部满意数、减少缺料发货比例、降低库存盘点误差率、合同处理量、合同履行周期、财务报表制作天数、财务结账天数、基础数据量非量化动作指标(定性描述ERP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企业决策更加科学、信息流动及时透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客户价值、业务流程规范、消除组织隔绝。
(二)数据收集整理
ESEM模型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是完成经济效益评测的重点,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关系着最终的财务分析结果。笔者分别收集投资、收益指标以及各指标构成要素数据,数据范围从2000年至2004年,同时通过访谈方式,向M公司各事业部生产副总,计划不部长,业务骨干说明ERP贡献率的含义,采集目的,书面征求大家对ERP系统应用的评价,ERP系统到底对公司经营有多大贡献,对回收问卷系数基本可以反映ERP系统的贡献率。
(三)经济效益评估
1.M公司ERP系统投资收益评测分析结果(表1)。
表1
注:1、金额单位为万元 2、影响系数为专家的加权评分
2.ERP投资收益财务分析(见图1)
图1 2000—2005年投资收益趋势图(单位:万元)
3.ERP投资收益——量化财务指标分析(表2)
表2
说明:按照2000-2005六年计算,ERP系统净收益7.35亿元,投资回报率为25.99倍内部收益率14.99%,净现值(2000年)为4.6亿元,投资回收期1.07年。
4.ERP投资收益——量化运作指标分析
ERP投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仅包括财务管理模块,还包括生产控制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不只在于企业的财务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企业的内部流程等非财务因素。因此,对IT投资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企业的财务指标,更重要的是非财务指标,以及建立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与运作衡量方法相结合的业绩评价系统。表3是通过分析一些动作指标的改善,反映出ERP系统的贡献。
主要指标分析:
表3 运作指标绝对数据及变化情况(2000-2003年)
说明:变化率指2003年对比2001年,指标的增减变化;ERP贡献率为专家的加权评分。指标中除缺料发货比例2003年较差外,其他指标都有改善。
库存周转加快:2001—2003年,产品事业部库存周转天数减少45.4%。交货履约率提高:2000—2003年,履约率提高21.5点。
外部客户满意度:2001—2003年,外部客户满意度增长6.8%。
合同人均年处理数量:2001—2003年,合同人均年处理数量从2单增加到10.8单,增加了438.1%。
合同履行周期缩短:2000—2003年,合同履行周期缩短55%,从2000年的平均71天减少到2003年的35天。
财务结帐/报表制作周期缩短:2000—2003年,财务报表制作天数和财务结帐天数减少了4~5天。
E化工作深化:E化流程数量从2001年的37个增加到2003年的237个,增加了200个,增加比例为540.54%。
5.ERP投资收益——非量化动作指标分析
(1)企业决策更加科学
目前,ERP系统的各类数据经过“ERP之窗”、“经营数据浏览”等反映出来,公司各级领导可以随时掌握市场销售、生产和财务等方面的运行情况,不断改善经营决策,企业也由此更加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或关键要素上胜过竞争者,以保持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并满足客户的需要。
(2)信息流动即时透明
ERP系统加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的即时性,而数据共享使得透明准确,追踪、监督、统计、管理等工作都变的简单易行,ERP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公司以前信息流动滞后,信息取得难,使用难的状况。管理者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以便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内部运作,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3)提高生产率
ERP系统越来越方便的数据挖掘、查询统计功能的使用,系统自动处理能力的不断加强,使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将员工从事务主义中解放出来,员工的时间利用从降附加值的投资增加了客户的价值,并且增加的客户价值比它带来的公司盈利性或生产率的提高要多得多。
(4)增加客户价值
ERP系统的实施使得客户满意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就提高了,这对公司的长期运作来讲是相当有利的。相对于开拓新的客户,保持现有的客户要容易和便宜得多。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增加了客户的价值,并且增加的客户价值比它带来的公司盈利性或生产率的提高要多得多。
(5)业务流程规范
ERP系统作为公司级系统,有严格的流程、规范的数据,环环相扣的业务处理要求必须按流程规则办事,ERP系统应用不仅保证了业务顺利进行、信息流动顺畅,同时也培养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客户意识。
(6)消除组织隔绝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组织渐趋复杂,部门间沟通协调困难,而ERP系统使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消除了重复工作和不一致性,加强沟通协调,提高了公司整体效率。
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对公司运营的贡献
针对上述案例,我们认为M公司发展迅速,强大可靠的基础业务处理平台是必要保证,ERP系统作为一个平台和工具,其贡献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可信度、及时性和全员参与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全员参与性可以方便的实现,改变了整个物流平台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的团队可以达到不受组织结构的限制(跨事业部);使得控制周期可以任意缩短和加快(库存周期天数可以按天计算平均库存)等等。因此,其影响度之大,甚至是革命性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IT系统,要想成为过百亿的超大型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ERP系统担当的这个角色,尽管应用时间较短,但ERP系统对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当然考虑到ERP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一些关键经营指标未纳入收益计算,如公司材料采购成本、采购费用等,加上一些历史数据难以取得,财务分析时收益指标只选取了五个代表性的综合指标,使得ESEM模型和财务分析结果略显粗糙,这是本文在分析ERP系统经济效益评测时的缺感之处。
三、对IT项目投资经济收益评估模型的建议
(一)将数据归并成相互关联的多个指标
首先,应该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将进行IT投资回报需要的数据归并成相互关联的多个指标,包括投资前的业务战略指标、实施指标(包括企业文化、技术、激励机制和冲突解决机制等)、产品和流程同信息技术的结合度,以及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程度等。对信息技术投资的研究还可以提供对竞争环境的深入理解,从而开发出衡量信息技术投资收益的方法。这些相关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分析所需数据的详细程度。如月度、季度或年度数据。例如,在电子商务或网上交易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常常需要比传统业务环境下更快地分析信息技术投资回报。通常使用的年度分析数据往往并不能充分反映信息技术投资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收集广泛的纵向数据
其次,建议研究人员要收集比系统实施更广泛的纵向数据,IT项目在实施和培训阶段之后,可能还有其他的后续阶段。如果不去收集纵向数据,则IT投资的整体效果会非常不清晰。而且,跨部门的数据一般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跨部门数据的一个优点就是收集起来更方便,成本更低、分析起来也更简单。它更适用于分析某一特定技术或者组织的一项有明确开头和结尾的行为。然而,我们要研究的IT投资对整个企业的总体影响。纵向方法为此提供了综合性的数据,这些数据还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趋势或一些周期性的现象。
(三)对IT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再次,由于IT投资系统的实施将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对系统实施投资回报评价绝不简单是对系统本身的评价,而是要重点考察系统的实施给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因此,对IT投资回报率实施评价的本质是对IT环境下的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帮助企业实施资源的量化管理,实现财务、人事、资产、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管理环节中数据整合。被大家所广泛接受的平衡指标法的目的就是为IT投资收益绘制一幅更广阔的蓝图,并使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收益有总体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4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