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ERP是由美国著名的电脑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于1993年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ln)的管理思想,并在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学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简称APICS)宣传和推动下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巨资实施ERP系统,ERP系统实施和运用效果应该如何进行评价是目前实业界和理论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ERP系统绩效评估就是某个组织根据一定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组织所确定的目标,对其已经实施完毕并投入实际运行的ERP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以识别它给组织带来的各种效益。并及时发现和消除那些阻碍ERP发挥作用的不利因素的活动过程(络维,2003)。ERP系统它不仅是一种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一旦实施便扮演着企业业务平台的重要角色。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对比,它们与企业日常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加广泛。所以,对ERP系统实施后绩效的评价绝不简单是对系统本身的评价,而是要重点考察ERP系统的实施可能给企业各方面带来的效益。下面拟在分析ERP系统绩效评估指标构建及其局限的基础上,探讨现金流循环周期在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二、Shang和Seddon的ERP系统效益结构表
Shang和Seddon的ERP系统效益结构表描述了ERP系统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Shang和Seddon的ERP系统效益结构表是Shari Shang和Peter B.Seddon在实证调查基础上。根据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相关文献资料,于2000年研究总结提出的。具体见表1。
表1 ERP系统效益结构表
根据ERP系统效益结构表,企业可以从该表列举的五个层面全面评估ERP系统对企业产生的效益。在实际评估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施ERP的动机选择五个层面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标,再对其中的子层面进行分析,找出能对企业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并选用其作为评估指标对系统效益进行评估。
三、现有ERP系统绩效评估指标局限性分析
通过对大量的实证调查资料的归类整理。我们发现,目前企业一般会设立下列八项基本指标对ERP系统绩效进行评估。具体见表2。
表2 ERP系统绩效评估指标
一号、二号指标主要考核采购部门工作效率,采购提前期越短、停工待料次数越少,采购部门工作效率越高;三号、四号指标用来评价企业存货资金变现的速度,库存周转天数越短、库存平均余额越小,企业存货变现的速度越高;五号、六号指标能够评估生产部门组织管理生产的能力,相同产品单位制造成本越低、延期交货发生次数越少,生产部门组织管理能力越强;七号、八号指标可以反应企业及时收回账款的管理水平,应收账周转天数越短、管理人员数量越少,企业管理水平越高。因此,上述指标考核结果基本可以反应ERP系统给企业各职能部门带来的绩效。
但是部门效益的提高,并不等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比如采购部门会为了减少停工待料情况的发生而采购尽可能多的物料。从而导致大量物科库存的增加“停工待料”次数减少了“库存平均余额”提升了;生产部门为了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希望通过生产批量最大化摊薄单位固定成本和人工费,大批量生产同时意味着大批量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增加,如果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准时交货变得很难实现“单位制造成本”降低了“库存平均余额”和“延期交货”次数却增加了;销售部门为提高销售业绩,会在不考虑对方的信誉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销售产品。随着销售业绩的提高“应收账周转天数”和“延期交货”次数可能会增加。此消彼长,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也影响了对ERP系统绩效的正确评估。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化特点,形成了评估指标的固有缺陷,使用这些指标对ERP系统绩效进行评估,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ERP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整体绩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四、现金流循环周期在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基础
制造企业实施ERP系统的目的,就是以客户关系与销售管理为龙头,以企业内部的计划和生产管理为核心,有效地整合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并对企业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图1描述了一家生产加工企业运作程序,企业根据需求信息,从供应市场采购材料。加工、装配生成完工产品后,再销售到需求市场。随着实物的流动,企业发生了供应、生产、销售业务。伴随着业务的发生、企业流出的资金又收回。当资金流入大于资金流出时,企业就实现了资本增值。从图1可以看出,资本是在营运周期中不断增值的。比如,资金周转一次增值3%,一年周转5次就有15%的资本回报率。因此,加快企业营运速度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途径。
图1 制造企业运作流程图
营运资金反应企业维持日常营运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现金流循环周期反应企业营运资金从现金流出到现金流入循环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具体来讲,描述企业从采购材料付款,到生产完工销售收到款项所需的时间“现金流循环周期”越短,说明企业营运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阶段占用时间越短,资本增值速度越快,企业效益越高。所以,对比ERP系统实施前后的“现金流循环周期”,可以为评估ERP系统给企业营运带来的整体效益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现金流循环周期在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会计上用公式“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存货+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计算反应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营运资金。营运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原材科、人力等到出售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现金流循环周期是指从购买原材料付款到出售产品获得现金所需要的总天数,营运周期和现金流循环周期在时间上会出现相互重叠。
图2展示了制造企业现金流循环流程图。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营运循环各阶段持续时间不同,现金流循环流程随之也发生变化。存货运送时间的延迟、生产周期的延长、客户付款时间的托延、以及向供应商付款时间的缩短无一不会延长现金流循环周期。为此,从理论上讲,现金流循环周期可以按下面公式计算,即:
图2 制造企业先进流循环流程图
现金流循环周期=库存周转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应付账款付款期
计算企业现金流循环周期,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基本来源于企业ERP系统,这也进一步反映了ERP系统信息集成的作用和价值。考虑到企业特点不同和经营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现金流循环周期一般应以年度为期限,计算年度平均值。假设一年为365天,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周转期=库存平均余额/平均每天销售成本=库存平均余额/年销售成本×365
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天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销售收入×365
应付账款付款期=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天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年销售成本×365
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平均余额可以由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和期末余额计算得来。其他数据可以即时从ERP系统其他账表中查询得到。
例如,某组织,一定期间内平均每天销售收入为340000元。平均每天销售成本为204 000元,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分别是2000000元、4000000元、1 600000元。那么,现金流循环周期=2 000 000/340 000+4000 000/204 000-1600 000/204 000=5.88+19.6-7.84=17.64(天)
六、结论
独立地看待现金流循环周期计算结果,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如果能长期坚持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比较分析ERP系统启用前、启用后若干期间内的企业现金流循环周期的变动,现金流循环周期计算结果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根据它不仅可以评估ERP系统的绩效,还能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除非企业的营运活动发生重大变革,否则企业的现金流循环周期应该保持基本稳定(杨雄胜,2004)。对任何重大变化,都必须从整个营运循环中,找到可能影响现金流周转速度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缩短现金流循环周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而其对于企业效益的影响又可以通过现金流循环周期等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当然,“现金流循环周期”只是从现金周转速度的角度评估了ERP系统绩效。要对ERP系统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还必须结合使用其他方面的指标,ERP系统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ERP系统绩效评估中现金流循环周期的应用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4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