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计算机指导纲要又称信息系统发展规划,它是以一个组织的目标、战略、指标、处理过程以及信息需求为基础,利用IT(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进行系统地规划,识别并选择要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投资、人力资源和确定开发时间的过程。
计算机指导纲要实施的目的是利用IT(信息技术)支撑企业的发展目标,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使用IT技术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计算机指导纲要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2.1计算机指导纲要释义
计算机指导纲要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支撑企业发展目标,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处理提供技术和应用的操作平台,从而保证企业日常运转各流程的有序进行和畅通;同时管理企业产生的浩如海洋的信息资源数据,根据企业各层次的需要开发各项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计算机指导纲要的制定与实施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第一,业务层面的现实性和前瞻性:通过调配和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在满足当前优先需求的前提下,放眼未来若干年发展目标,由此可能带来的企业管理方式的演变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组。
第二,技术架构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关注IT技术的演进,搭建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技术架构平台以支持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顺畅运行,并保证企业各流程形成的网络化交织所要求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
第三,投资的风险性和继承性:企业的投资发生后形成的是企业资产,IT技术在新经济时代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这会导致昨天的优质资产在今天已成为不良资产,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发展中的大事情。这就需要专家统筹考虑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这里的专家决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甚至是一个非常健壮的充满学习激情的组织。它有能力识别和分析需求,界定项目,计划投资和资源;能够设计和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能够对方案作出决定,等等。做到既规避了投资风险又最大可能利用已有资产和保证新投资的可递延性。
第四,纲要制定的周期性和滚动性:通常对未来的预期时间越长越不准确,甚至错误。对此,我们在企业制定计算机指导纲要时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年都进行2次滚动,进行局部的项目、计划、预算、项目实施资源的调整。
第五,标准化:为保证计算机指导纲要的制定,项目的实施,系统的上线使用,运行与工业化,故障信息获取和问题的处理与关闭,应用系统的版本升级与演变,变更的管理,等。所有这些是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机制进行的,这就是标准化建设,是计算机指导纲要的保障机制,服务于企业的价值链。
2.2计算机指导纲要实施目标
以某乘用车生产企业为例:
(1)支撑企业发展战略,满足各领域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保证多产品的混流生产,保证新产品的投放,保证产销量快速增长目标,大幅度降低成本和进一步加强对费用的控制,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2)对客户、供应商、财务、资金、技术、物流、营销及其他信息资源等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避免局限于局部应用的“信息孤岛”,统一数据标准,再造数据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管理流程,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流程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3计算机指导纲要的组织和方法
(1)计算机指导纲要的组织(如图1)
图1 组织
(2)计算机指导纲要分为研究和实施两个阶段(图2-图4)
图2 研究方法
图3 需求生效和立项流程
图4 项目实施开发
3.计算机指导纲要正在快速改变企业传统经营习惯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追求卓越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若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流程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计算机指导纲要研究与实施为企业到位了多个应用系统,覆盖了企业产品-工艺设计、工业化、制造、商务、采购供应、财务、质量、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贯通企业经营价值链中的每项活动中。同时,通过系统间的交互集成浑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技术体系架构是骨架,展现在前端的应用层提供用户处理各项业务活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生成的每笔业务在这里执行处理,处理过程就是企业信息资源收集的过程;后端支撑技术体系架构的是各类硬件和多个系统工具软件,支持应用层间数据交互,管理数据信息资源汇聚形成企业数据仓库,再通过对数据仓库深度开发生成各类分析报告,支持企业经营行为决策。
应用系统最大特点是将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和逻辑处理溶为一体,完成当前的业务信息处理,管理过去的数据信息。从需求、信息规划、立项实施、上线启用、日常运行和维护到后续版本升级,以及再规划循环。在这一循环链中,各业务领域用户在不同环节扮演着主导和参与的不同角色。遍历企业信息化的整个过程,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理念、流程和实用方法的导入,同时它又集中和凝聚了企业广大员工的集体智慧,对员工的职业习惯和对企业认知是一次次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和重树,它将经营决策者的经营理念、管理者的组织运作构想传导给执行者和操作人员,有助于统一企业的观念和行动,总之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管理是企业运作的软科学,它通过人(员工)和工具(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并借助于工具得以巩固和强化。因为无论采用多么好的经营理念所构造的经营方式,假如没有与之相宜的工具承载和支撑,企业经营活动的运作结果都会大打折扣;当然,如果使用工具的人在观念上不理解这些理念和由它们演绎的管理方式,甚至抵制工具的应用,企业将很难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只能停留在一种粗劣管理的氛围下被市场所淘汰。信息化建设现在是将来更加是企业持续发展演进的推动者,是企业管理持续革新和革命的力量。
可喜的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系统越来越丰富,企业可资的信息资源正在被纳入信息系统体系管理和利用。企业的每一天都是在计算机系统正常启用后才开始各项作业和经营活动中的操作程序。笔者现在的公司即是如此!
4.计算机指导纲要在企业实施的几点体会
计算机指导纲要的实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带来了较好的效益:通过信息系统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流程和资源的优化、共享,提高了绩效,提升了能力,改善了服务,实现了降本增效,为企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提供了保证。同时将企业外部资源(包括供应商、经销商及母企业)通过信息流连接起来,有效地推动了合作方实现双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体系,可实现业务流程上的降本增效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纲要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随着MYSAP ERP2005、成本核算分析、网银、金税卡等项目的实施到位,以及所有与财务有关业务流程接口信息的开发,为企业建立了以财务为中心的信息化核算与管理体系,并带来了业务流程上的降本增效。优化了管理流程,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为企业带来约8000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4.2实现了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客户、供应商关系管理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纲要实施的一些系统,逐步实现了将企业外部资源(主要是买方、卖方和母企业)溶入企业经营体系,紧密耦合成为一体,共同促进,实现企业前端、后端与企业的共生、共进和共赢,改变了以前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同步、信息分享差的局面,促进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呼叫中心提供客户全日制服务。当年处理客户咨询和投诉电话15万通,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品牌价值。
(2)企业与经销商信息交流项目的上线带来业务处理周期从以前的2-3周到现在的1-2天。异常订单反馈处理从以前的1-2天到现在的1小时。
(3)企业门户网络搭建了企业与母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了双方服务的时效性和信息传递质量。
(4)供应商交流平台使供应商及时了解生产、零件消耗和供货情况,提高了物流的响应时间。
4.3提高了产品生产和服务质量,支撑企业的质量领先战略
企业始终坚持精品名牌战略,历来倡导质量改进,把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轿车和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质量工作目标,伴随着计算机指导纲要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质量管理的改善。
(1)质量数据库的建立,为科学和准确地掌握各环节的质量状况提供了依据,并为迅速制定质量改进行动提供了有效支持。
(2)现生产质量跟踪系统的实施,迅速、有效地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产品生产质量。
(3)呼叫中心的建立,为最终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加快了保修故障的鉴定和结算流程,提高了保修效率,这些都提高了对最终客户的服务质量。
(4)供应商信息交换平台,经销商信息交流平台、企业门户网络等的到位,改善了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母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5)企业信息参考系的统一、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信息的自动化传输,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各领域和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
4.4计算机人员以及各领域用户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计算机指导纲要项目的实施,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提升了计算机人员开发、支持服务计算机系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和维护能力,锻炼并培养了一支善于学习、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计算机专业队伍。
(2)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
(3)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标准体系(50多个标准+近90个模板),为信息化过程提供方法指导。
(4)建立了信息化过程管理多层次质量保证机制,运行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并逐年提高。
(5)建立并有效运行的IT服务管理流程(故障服务台、运行质量跟踪、应用系统变更管理等),为信息系统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5.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指导纲要的实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力地支撑着企业各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纲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将优化和整合应用系统功能和技术结构、优化和演变计算机基础技术架构、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构架、按照CMMI-2(软件成熟度模型,目前国际通用标准)的要求,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水平,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并保持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参考书目
[1]《企业信息化规划与管理》 靖继鹏 张海涛 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管理模式全集》 武汉大学出版社
[3]《数据库原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