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英文全名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中文一般称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通过软件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等紧密地集成,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随着ERP产品线的日益丰富,普及率越来越广,产品价格也有很大的降低,因此企业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的很多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数据准确性差、收集速度慢、信息化不共享等问题,有强烈的需求意识。但很多企业因为对ERP的理解不深入,在ERP产品的选择和实施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实施效果不明显,具体说明如下:
误区一:软件选型不切合实际,贪多求全。
大多数企业上ERP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难解决的问题,希望借助ERP的实施,一揽子解决问题,因此在ERP选型时报有很美好的设想,期望ERP系统能深入企业管理的各方面,通过理顺企业流程、固化流程等操作,把暴露的问题都解决掉。但企业的决策者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软件是人为操作的,中小企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管理思路不固定。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等多变,而ERP系统是一个相对固化的系统,频繁的修订软件流程以适应管理流程会带来很多弊病。单纯靠软件去推动企业流程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很多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对软件思想的接受程度很容易被领导层忽视。
因此,企业应该立足于现实选择相应的ERP产品,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适合企业的产品。在企业基础比较差时,尽量分步实施,先实施部分流程,争取在实施和部分运行时对人员的思想和操作等各方面进行培训,确保实施的有序进行。在分步实施的前提下,逐渐充实细节,由粗到细。循序渐进。另外,在实施ERP之前,应仔细梳理企业流程,对重要流程进行固化,以免因企业流程频繁改变对ERP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误区二:培训宣传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
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人是改革的倡导者。是ERP的主要推动者,对ERP的实施抱有很大期望,也有足够的重视。但能否真正的把这种思想传达到第一位员工,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这是决定ERP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员工对于如何应用ERP系统来解决企业的问题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如何维护系统,也不了解如何衡量系统的运行情况。企业ERP的操作人员大多是第一次接触ERP产品,对ERP的功能、职责权限、角色定位等都很陌生,很多操作人员一开始就被调研、培训,根本一头雾水,根本没有把企业实现与软件思路进行的结合。不知道自己应该在操作中发挥什么作用。只是机械的根据培训人员的要求操作业务,这种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作法导致操作人员只会操作培训相关的业务,对新发生的业务没有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企业领导人要充分认识到ERP实施是一把手工程,是一项企业的管理革命,从思想、制度、权力等各方面对ERP实施人员给予支持,不要认为这仅是IT部门的事,把支持仅停留在口头上,基本上不亲自过问,更谈不上参与。企业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思想因素的影响,统一思想认识,特别要加强实施初期ERP管理思想的培训,让员工明白ERP是什么,能干什么,实施ERP能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哪些益处,从而让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愿意实施ERP系统。ERP系统最终用户的态度是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直接影响ERP系统运行的效果,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会议等方式把ERP的思想传达到位,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传达全员,利用强势的考核方式,确保ERP的实施有序的进行。培训过程中注意全员、全面的培训,放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尽量让全员都理解相关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操作方法及意义等, 以加深对ERP产品的认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减少错误的发生。
误区三:调研不够深入。
成熟的ERP产品都有自己的流程与模块,但这些模块与流程是根据大多数企业的通用情况进行设置的,没有考虑行业及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如果全部按标准流程走的话会带来很多使用不便。包括流程不合理、运转不流畅、控制不到位。甚至管理数据的缺失。使ERP实施的结果只是把一个大众化的软件套在了每一个企业身上,千人一面,使企业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很难发挥作用。要充分重视调研的作用,ERP实施的过程就是量体裁衣的过程,ERP的重要特点就是能根据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融合,开发出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系统。而调研就是量体的过程,要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企业长期形成的独有模式。结合ERP软件的特点, 固化、融合到一起,形成本企业特有的管理系统,以发挥软件的最大功能。
误区四:缺乏长远规划和前瞻性设置。
这是企业很容易忽略的因素。企业一般实施ERP系统的针对性很强,主要根据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较少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相应的, 中小企业的无论在业务增长还是行业扩充等方面,发展速度都很快,ERP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包括业务扩展、流程改造、物料编码扩充等各方面没有留出足够的升级空间,结果很快就出现鞋小脚大的问题。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刚上线不久就重新修正,甚至二次实施。
企业在选择ERP产品之前就充分评估自身的业务扩展能力,结合企业中长期规划,选择适合企业的ERP产品。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管理和业务的弹性,留出足够的升级空间。而且要充分考虑与上下游厂商的信息衔接问题,包括开发或预留与上下游厂商的订单操作、查询、对账等功能模块,最大限度的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建立各项信息的预警机制,将人为疏忽或失误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误区五:实施过程控制不力。
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管理工程,它会涉及到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实施过程的控制千头百绪,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ERP实施过程不顺畅。甚至出现实施范围变更、项目延期等情况。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协调各部门人员讨论、优化流程设置,增加的工作量大。另一方面,由于实施周期长。突发问题多,软件提供商和企业双方都做得非常辛苦。导致矛盾冲突很容易出现,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影响项目进度。
因此在实施时一定要慎重的选择项目管理人员。不仅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对企业情况和ERP项目有深入了解,还需要项目人员有很强的协调与组织能力。能及时解决突发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在双方出现分歧时,尤其是出现矛盾时,一定要本着把系统实施好,为企业谋利的共同目标,将矛盾化解。而不能意气用事,将矛盾激化。
误区六:编码不够科学。
企业中的各类数据可以概括地分为相对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对于要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每个数据都要进行分类和编码,一是为了计算机作为索引识别,二是为企业分类统计提供依据,而且方便目视识别。编码是否合理很重要,有不少用户因为对编码的意义不明确而导致出现严重问题。例如,出现码位长度不够或分类码位数不够。无法按规定的编码原则进行后续编码工作;物料编码混乱。无法按类别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物料名称不规范,导致物料使用和统计的错误等等。
一套好的编码体系要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及今后的发展来制订。例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可以参考国家CIMS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有选择地对信息加以分类编码。以便今后与CAD、PDM等系统相集成。对于企业规模较小的用户,有些信息本身并不复杂,因此建议这类信息不必进行编码。而以其自然形式表示。
误区七:企业自身需求不明确。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对信息质量、速度等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或手段却没有与之同步,导致信息管理手段的落后成为阻碍企业前进的包袱。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企业有很强烈的需求想借助好的工具改变管理落后的局面。但企业的需求如何落实到管理工具中并最终达到目标是企业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要从各方面和角度梳理企业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了解软件系统的思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企业管理人员很不解地问,为什么我们以前用手工都能实现的东西,在软件里就是实现不了,难道软件竟然不如手工方便?其实此类问题大多是因为对软件实现方法的不了解所致,老是以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很多企业因为对信息化软件的不了解,对企业管理与ERP系统的对接很迷茫,根本提不出自己的需求,大多的应对方案是让ERP实施人员展示一下系统内置的功能。然后判定此功能是否为企业所需,做功能缩减后要求实施人员把软件功能套到企业上就行,根本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这是很多企业很容易出现但又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企业在ERP选型及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身的需求,并且对ERP等管理软件的思想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做到知已知彼。这就要求企业方在选择企业方的ERP负责人方面要多下功夫,不但要很熟悉企业的管理思路及各项流程、信息,还应该对ERP软件有很好的理解,有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应有企业方自己判断,对关键的流程和管理思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任由ERP实施人员安全主导软件全过程。
一般来说,企业对ERP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的比较到位,但对ERP系统的功能缺少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实施及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ERP系统在收集、管理信息方面的优势,希望本文能让ERP系统的使用者能少走一些弯路,使ERP系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中小企业ERP实施的误区及对策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