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许多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企业,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纷纷将产品分割为零部件。以订单的方式下发到一些具有不同加工能力的中小型企业生产;有的甚至将部分非重要的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工作也以订单的方式直接下发到供应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市场竞争愈来愈剧烈,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为了减少备件积压风险,“零库存”生产模式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近年来订单制造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订单制造在中小型企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1 订单生产方式的中小企业界定
1.1 中小企业界定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并不是统一的,各国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定义也是有所变动的。从各国“中小企业”的概念来说,既有从“量”的角度来定义的,也有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确定的。关于中小企业“质”的规定性虽然各国尚不统一,但基本是从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三个方面来考虑的。第一,独立所有是指企业的业主在企业中所占有的份额在50%以上;第二,自主经营是指业主本人直接控制企业;第三,较小的市场份额是指在经营领域不占统治地位,或者是企业的定价无法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三个方面只要居其一,就可能属于中小企业。如果从“质”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还比较容易,但作为国家的宏观管理则比较困难,因此,为了便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各国普遍采用“量”的标准来界定中小企业。一般来说,定量界定主要通过雇员人数多少(直接反映劳动力就业情况,以便于劳动部门管理)、资金金额大小(直接反映企业实物形态情况,以便于金融部门开展工作)、营业额的多少(客观反映企业规模状况,以便财税部门工作)来界定。
(1)外国的界定标准
美国的中小企业法规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在某行业领域不占有支配地位的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根据这一规定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对小企业做了定量划分:在制造业中,12个月平均500人以下为小企业,在批发业中,12个月平均500人以下者为小企业,百货店和食品店零售业中,一般情况下过去三年平均营业额350万美元以下的是小企业,在服务业中,一般情况下三年平均营业额未达59万美元的是小企业。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界定小企业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二者只居其一即可。在制造业中,资本金不超过1亿日元或从业人员不满300人者,在批发业中,资本金不超过3000万日元或从业人员不满100人者,在零售和服务业中,资本金不超过1000万日元或从业人员50人以下者均为小企业。在丹麦和爱尔兰等小国,小企业的规模相应也小一些,在丹麦,雇员不超过49人为小企业雇员在50-99人之间为中型企业,200人以上就是大企业了。
(2)我国的界定标准
我国小企业的界定经过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同时期划分企业的标准不同,20世纪50年代初期,只把工业企业划分为大型和小型企业两类,当时规定:凡是有机器动力及工作人员总数16人以上的为大型企业,15人以下的为小型企业,50年代后期,改为以工业产品产量表示的企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衡量企业的主要标志。当时规定: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能力5万吨以下的为小型企业。随着生产能力的发展,70年代划分标准又有所改变,我国有关部门在1978年和1988年先后发布过划分大中小企业工业企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1992年,国家经贸委又重新发布《大中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作为全国工业企业划分与规模的统一标准。不论企业隶属于哪一个部门,均按其所属行业统一标准执行。标准规定,凡产品单一的行业,以生产能力或生产设备作为参考和进行界定。如钢铁联合企业在10万吨以下为小型企业,而发电厂,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为小型企业等。对非工业企业的划分,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年生产经营能力进行划分。文件规定:交通行业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400万元,年利润不超过4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年利润不超过20万元,职工人数不超过60人的为小型商业零售企业,商办农牧企业,一律算小型企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文教企业比照商业零售企业划分。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司长在2001年8月27日开幕的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上披露: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执行的是1988年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覆盖工业企业,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最近又有专家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凡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800万元以下;非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者为中小型企业。本文认为,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经济时代,而网络经济是智能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的,可见在很多信息相关产业,仅仅以注册资本和职工人数多少来划分企业大小是不够的,还应结合企业营业额的多少及占市场份额的比例来综合划分更为恰当。
1.2 中小型企业的特点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管理、产品与生产组织等方面。
(1)在管理管理方面
1.中小型企业管理层次相对较少且欠规范,企业经理可监控到车间,基层管理者可监控到人员;
2.工作人员少且人才相对缺乏,综合管理的要求要高;
3.对市场的依存度较大,是典型的市场跟随者,因此无论是市场信息的获取还是内部信息交流,都要求做到快捷便利;
4.自身的资金力量比较薄弱,到外部筹集资金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其资金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5.企业间接费用的支出比较高;
6.有追切加入企业虚拟联盟的要求且在现代产业大环境下易于加入菜一个虚拟企业联盟;
7.由于中小型企业一般地处边远位置,信息环境基础设施薄弱。
(2)在产品与生产组织方面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超大型企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产品容易转型,BPR能力强,能快速响应市场的转变;
2.涉足的生产经营领域分布广乏,但以ATO、MTO、MTS等简单流程型的企业居多;
3.产品比较单一,但在不同时期可能富于变化,产品结构复杂度与制造复杂度较低,作业线、流水线等比较多,车间管理层次少;
4.配套协作生产型企业较多,采购量与协作量比较大,自制量可能比较低。
1.3 订单式中小企业的界定
制造业采用的生产类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离散型和连续型。从极端的离散型生产到完全的连续型生产,又可分为按订单设计、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批量生产、重复生产和连续生产等。
按订单生产企业完全按客户的要求生产,交货期和价格是客户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的,企业的一切活动均围绕客户的订单,从生产任务的下达到原材料的采购等,一切从订单出发。基于订单生产的产品是在特定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而生产的,企业经常依靠快速地响应客户的要求且及时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来赢得市场。这种生产类型的产品生产批量小,但是设计工作和最终产品往往很复杂。按订单设计是六种生产类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它包括从接到客户产品要求进行设计到将最终产品交付客户使用的各个环节。按订单装配是指用标准零部件装配成不同的最终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由标准零部件或子装配件装配而成的单级产品。按订单装配生产的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将企业中己有的零部件经过再配置后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如模块化的汽车、个人计算机等。按库存生产类型中,客户基本上对最终产品规格的确定没有什么建议或要求,他们的投入很少,生产的产品并不是为任何特定客户定制的。但是,按库存生产时的产品批量又不像典型的重复生产那么大。通常,这类生产系统的物料清单只有一层,而且生产批量是标准化的,因而一个标准化的成本可以计算出来,实际的成本可以和标准成本相比较,比较结果可以用于生产管理。按库存生产类型是大多数MRPII系统最初设计时处理的典型生产类型,因此,基本上不需要特殊的模块来处理它。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品种、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已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在ERP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上,可以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ERP系统,另外可以采用ERP构件的结构模型和由ERP构件合成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方法。目前面向专门客户需求生产已经成为ERP供应商逐步使用的解决方案,当今ERP系统的应用使它变得可行。这种系统能帮助企业快速安排所需原材料的购迸计划,及时完成订单生产。
面向订单生产方式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产品是面向客户需求的,其品种和规则随着客户要求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2.产品的交货期短而且准时,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产品及时上市变得更加重要;
3.质量、成本和交货期对企业的经营能力造成严峻的考验。
1.4 订单生产类型特点分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的销售方式已由“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以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安排生产。订单生产方式是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它是将企业生产与市场动态紧密联系起来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依靠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为根本目标的新型企业系统。按订单生产与通过大批量生产单一产品来获得低成本的传统企业相比,在总体思路上是完全不同的。它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在管理思想、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等企业核心问题上有重大创薪:即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响应市场迅速,甚至是从不可预测的变化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审视了传统企业与当代市场环境的不适应之处。订单生产系统还可运用当代最新信息技术及Internet组建“虚拟公司”,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为向导,组建动态联盟,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己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获得最佳的效益。
在按订单生产的环境中,用户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对供应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方面,还反映在对产品品种、规格、型号等方面是否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按订单生产这一领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不同的制造商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有不同,难易不等。在生产计划编制与生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响应市场交化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2 订单生产方式中小企业ERP实施现状
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增长速度连续两年超出大型企业ERP市场增长率,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销售额已经占到了ERP市场销售额的68.2%,中小企业市场同比增长速度达到24.2%,大幅超过了大型企业市场18.7%的增长速度。从四个季度发布的研究结果来看,2005年中小企业ERP市场延续2004年来的快速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将超出大型企业市场的增长速度,继续成为拉动ERP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
中小企业在ERP软件的选型上,ERP软件的可用性、价格以及售后服务能力成为中小企业最为关注的三大因素,其次才是品牌、咨询实施能力、应用案例以及产品升级等其它因素。
从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笔者对湖北天门地区的50来家中小型以订单为主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中小型企业对订单制造缺乏相应的对策:有的报价偏离实际,有的不能按时供货,更多的则是对订单响应迟缓,总体状况是:不能准确报价、及时送样和按期交货是造成企业丢失订单的三个主要原因。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按订单生产这一领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但不同的制造商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有不同,难易不等。在生产计划编制与生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解决好ERP系统设计目标和市场定位与企业生产类型和行业性质的匹配性问题,对于克服盲目性、提高ERP系统应用实施的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对订单生产类型的ERP系统特点进行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ERP的发展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订单生产方式中小企业ERP实施的必要性
实施ERP系统以加快我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升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在大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己经进行了一段时间,ERP系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对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问题与大企业一样复杂,如生产模式分布性日益增强、供应链关系日趋复杂等,因而更是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协助他们解决信息管理、物流规划、生产控制、资金调配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采用ERP系统正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ERP实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可以体现在定量效益与定性效益(或者称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两个方面。
定量效益:根据APICS、Mcta Group、Gartner Group等众多机构调查统计,实施ERP能有效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延期交货、减少停工待料、降低制造成本、增加利润。
定性效益:定性效益包括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实现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提高员工素质等等。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用ERP除了同样可以给企业带来上述效益之外(部分效果可能不及大企业那么明显),更有一番特别意义。
(1)ERP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急需解决“瓶颈”问题。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迸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得到解决。ERP作为一个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覆盖了企业销售,生产、采购、财务、人事等方方面面管理内容,是现代企业先进管理和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ERP系统确实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一些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决定上ERP系统的时候,很少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方面考虑的,而是寄希望于ERP可以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就像我调研的这家企业,从项目需求计划中可以了解到企业领导希望ERP系统能帮助解决“代管仓管理”和“委外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方案也成为了这家公司ERP选型关键性评价指标。
(2)利用ERP能弥补中小企业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削弱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获得与大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公平竞争的机会。
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信息等等各种资源短缺的困境。匮乏的资源决定了中小企业不能依靠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不能依靠充足的库存来降低风险,而应该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原则、低库存以及灵活的生产策略,才可能与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争高低。ERP系统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纳入一个紧密衔接供需链中,让企业能积极寻求市场空隙,反应灵活快速。对供应链上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ERP的核心思想,将客户的需求、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达到按客户需求生产的要求,从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获取竞争优势。
4 订单生产方式中小企业ERP实施的可行性
4.1中小企业实施ERP的劣势
(1)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且投资盲目性强。
ERP项目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任何一家小企业上ERP项目最少都需要几十上百万,若选择一些国外产品可能需要几百万。ERP项目属于一种中长期投资项目,带来的效益主要是管理效益,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节省费用等量化的投资回报。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虽然相关研究非常多,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困难的问题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发展都不是很成熟,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因为ERP项目占用大量资金导致其他经营难以为继,有可能会将企业推向不能生存的严重困境。不仅如此,很多中小企业对ERP等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存在很多误区:有的认为ERP建设是一次性投入,强调一次性买齐所有的软件和硬件,不注重持续的投入:有的只强调软硬件高质量、高规格,忽视系统的实用性,造成投资浪费:还有的“重硬偏软”思想严重,只注重硬件设备的购买,对软件以及集成服务的选择很随意。
(2)中小企业员工素质低,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
ERP系统运行后,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对系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操作运用,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中小企业员工一般都未经过专业教育,加上企业也没有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素质比较低,难以满足ERP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ERP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永远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角。在选型过程中,企业要负责做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实施阶段,企业需要配合实施方的工作,对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在实施应用后,要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价,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优化工作。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领导与参与。从总体上,我国信息化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在中小企业。由于福利待遇及制度等原因,我国80%的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IT人才。
(3)信息化起点低,管理基础薄弱。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总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基础薄弱。除了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OA系统之外,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全部实现和部分实现或已建立(基本建立)和阶段建立企业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大多数企业对于ERP这种企业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缺乏经验,加大了实施难度。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中小企业至今仍靠手工编制计划安排和进行生产调度,导致生产过程中数控率低。企业内ERP系统所需要的管理基础数据如BOM表、工艺路线、工艺规程以及库存信息等都未达到基本要求。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会使系统输出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库存状态,进而影响到决策、计划、资源分配的进程和结果。
4.2 中小企业实施ERP的优势
(1)业务简单,实施相对容易
企业实施ERP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借助ERP的实施来设计或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即所谓的“业务流程重组”),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因此能否有效实现业务流程重组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业务流程比较简单,在进行流程重组时需要做出的清理和改动比较小,对企业的管理者阻及普通员工冲击远比大企业小。在实施的时候,简单的业务对ERP功能的要求也大大降低。软件不必太复杂,简单实用最好,从而省去了大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对软件各项复杂设置。中小企业业务的简单性以及灵活性,大大降低了企业实施ERP的难度。
(2)人为阻碍因素较小
ERP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会引起企业各部门的人员“权责利”的再分配。我国以前ERP在大企业实施成功率不高,软件本身的问题是一个次要因素,更多的原因在于人为的阻力,这也是经验总结的ERP实施是“一把手工程”的原因。中小企业部门设置和结构层次相对简单,官僚主义作风和人浮子事的现象远比大企业少,因利益受损造成企业内耗从而人为阻碍ERP系统实施的几率大大减少。中小企业多属三资企业或民营企业,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有足够的权威。推行ERP这么高投入的项目都是从企业的需求实际出发,由“一把手”拍板决定,因而容易获得高层支持。当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人为阻碍的时候,中小企业的领导比大企业领导更有权力和勇气来排除障碍,让企业上下团结一致支持企业实施ERP系统。
5 ERP在订单生产方式中小企业中应用的方向
现行很多企业主要采用现货生产(也叫备货生产)方式安排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必须重点抓好生产进度控制、车闻投入产出控制,协调、平衡各生产服务部门的能力与计划,生产过程要抓好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现行的大部分ERP软件都是建立在这种生产类型的基础上的。订单生产型企业是按客户的订单来组织安排生产。它的特点是最终产品不定型,必须保证订单、合同的交货期。在这种环境下,生产的各种数据要尽量准确,抓好生产能力平衡,解决关键(瓶颈)资源的约束问题,同时做好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合理安排维修计划,生产工艺的优化、生产计划的优化、车间作业控制非常重要。正是由于订单生产型企业的这些特点,订单生产型企业ERP系统也应有其相应的特点,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等。因此,订单生产型企业ERP系统要求(不同行业具体细节可不一样)在客户订单到达之前,对标准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有比例的预测性生产或采购,在订单到达之后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产生针对该订单的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并生成跟踪订单的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有效的组织生产。同时系统要同计算机、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只有将企业设计、制造、销售等全部信息进行集成,形成信息管理的统一框架,为企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才能真正的实现它。因此,具有一个好的配置控制和计划体系,是ERP系统能否很好地适应基于订单生产制造环境的关键,也是能否迅速、合理地编制生产计划,缩短交货期,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关键。
5.1 订单生产方式的中小企业ERP实施三种模式
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用各种方式,目前基本上有四种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以及购买软件包。不同的开发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条件也会不同,对应用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ERP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其开发方式当然适合于前述的四种方式。前三种方式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针对企业具体需求而定制。此外,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实施ERP不仅缺乏资金,更缺少信息系统建设的专门人才和维护经验。中小企业在进行ERP建设的时候,可结合自身情况及对国内管理软件市场分析选择自己的实施模式。
(1)定制
目前市场上的ERP商品化软件都属于通用软件,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化软件很少。就算是同一行业企业,也会因为其地理位置、企业规模、市场的不同而存在大量的差异。市场上没有一种能覆盖企业所有业务流程并处理本企业特定事务的ERP软件,因此,在我国ERP应用发展的前期很多企业倾向于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定制开发一套ERP软件。但是,随着对ERP理解的不断深入,企业认识到ERP系统并不是各个业务管理系统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简单的对现有的管理模式、组织方式以及工作流程的模拟。它产生于西方企业管理实践,并不断融入科学管理思想和先进信息技术,不是某个公司或某些人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来的。应用ERP的目的在于使用这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定制开发软件虽然有简单易用、满足企业所有特殊需求的优点,但往往会被企业当前的业务环境和管理需求所束缚,其管理思想的体现只能取决于当前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定制所要满足的某些需求甚至可能正是导致企业管理困境的原因所在。最后开发出来的系统可能并不是ERP系统,而变成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大集合。然而,我们不是说在ERP建设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定制,目前还存在这种模式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是对于是否需要定制,企业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尽量避免定制。定制虽然可以满足某些需求,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第二,由厂商或开发商完成定制。如果确实存在某些特殊需求而不得不采用定制的方式,应尽量由专业的ERP厂商或开发商来完成相应的定制。因为ERP厂商通常对ERP应用有着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以后的软件升级。
(2)ASP租用
根据IDC的定义,ASP是指从一个集中的管理组织中提供应用的部署、供应、管理以及对应用访问的契约式服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外包。这种服务通过托管和租用的形式服务,而不是使用传统的购买方式或者用户定制开发方式,从而使客户的应用开发成本大幅度下降。目前网站设计、应用系统开发、网站服务器托管等多种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成为了ASP服务外包形式的基础。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资金及技术是最大的障碍,而且中小企业业务数据量小,数据处理频度不高。结合ASP的服务特点,两者很自然被联系在一起。ASP通过购买或租用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网络通讯线路以构建ERP运行平台,通过广域网为企业提供各种应用软件租用及相关服务。企业只需要网络终端设备通过Intemet接入ASP的运行平台上,选择满足自己应用需求的ERP服务。ASP的供应商负责系统设计、配置、测试、软件升级以及技术支持等工作;ASP服务商负责为应用系统提供系统管理及维护服务,并保障系统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企业则只需要付流量通讯费和软件月租费就可以享受ERP软件服务和存取各种资源,这种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化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ASP服务商长期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他们通常具有深刻的理论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应用ERP所面临的问题。
(3)购买商品化软件
软件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优秀信息系统软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信息化需求来选择购买。这种方式节省时间,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但由于是通用软件,在购买时需要企业有鉴别及校验能力,同时需要进行软件改善和接口等二次开发工作。无论对于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购买商品化ERP软件是目前企业ERP建设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自从ERP理论提出以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商品化ERP软件。企业通过业务调研和自身需求分析,然后在各种ERP软件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ERP软件,最后由软件供应商或者专业的服务商提供实施以及技术支持服务。
5.2 三种模式的评价
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先天性不足,业务变化快,项目建设强调投资少见效快。定制的方式由于存在高风险、投资大、时间长以及其他种种弊端,这种模式已经被绝大多数企业所抛弃。中小企业应坚决避免自主开发和采用一些ERP软件厂商吹嘘的所谓定制开发的软件。ASP租用方式是中小企业ERP建设非常实用的一种模式。它能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实施应用速度快,同时它又可以提供优秀的ERP软件和高质量的服务。ASP服务为中小企业创建了一个轻松的ERP使用环境,大大降低了ERP实施与应用的门槛,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模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03年,科技部针对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开始推广基于互联网的ASP服务。强调通过网络环境下ASP的服务平台为广大小型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专业化支持,切实增强区域企业群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基于ASP模式的咨询、监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帮助小型企业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尽管如此,当前这种模式实践非常少,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安全性问题无法得到真正有效保证。将企业所有的资料信息以及各种至关重要的数据全部托放在ASP服务商那里,在当前网络安全非常脆弱的情况下,确实难以令人放心。
2.网络基础设施的问题。互联网宽带、稳定性是阻碍ASP发展的最不利因素。
3.标准化服务的问题。ASP运营机制及服务特点决定了只能提供标准化服务,这将丧失很多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当数购买商品化ERP软件产品,管理软件市场是中国当前IT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部分,国内中低端ERP软件市场上这一层次的产品非常多,实施的方法论较为成熟,也有许多成功应用的案例。但是,这种模式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市场还不规范,其次是广大中小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能有效缓解这种不对称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在中小企业实施ERP的问题上,要克服管理方法不适应、价格昂贵、实施风险大、周期长、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等多种困难,开发面向国内中小企业的ERP软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ERP解决思路。开发面向国内中小企业的ERP软件。需要在全面分析国外先进ERP产品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自己的ERP产品及实施思路,走中西结合的道路。而且,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由于资金、技术、需求等多方面原因,通常不会“全面开花”,而只会首先选择最迫切需求的一部分子系统或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来实施,如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中的帐务处理等。当第一轮实施完成后,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再将对所使用的系统进行逐渐的扩展和调整。因此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适用于他们的ERP软件应具有“易定制”“易扩充”的特点。只有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开发功能、规模合适的ERP产品,才是中小企业应用ERP的解决之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订单生产方式中小企业ERP实施现状分析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