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ERP系统是一个复杂繁琐、风险性极高的系统工程。ERP 系统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实施成功,则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交货速度,增加顾客满意等,带来一系列有形或无形的收益。然而一旦失败,却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使企业元气大伤,错失良好的发展机会。而ERP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软件,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进行ERP软件的选型呢?
一、ERP软件选型方法综述
整体而言,ERP软件的选型方法主要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类。定性研究主要可采用的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评述法(NGT)、德尔菲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这类方法主要依靠研究专家或项目关键人物对软件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以确定对各个软件选型方案的优先顺序,进而做出软件选型的决策。目前国内外对软件选型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定量研究上,包括统计学模型、成本因素法、CPN 方法、决策树法、故障树的方法、影响图法、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近年来,基于规则的系统法、灵敏性分析法、Monte Carlo 模拟法、ID3 算法以及LA-LEARN 算法的定量研究增多;并且,模糊数学和粗糙集模型也被运用到了软件的选型评价中。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ERP软件起源于国外,除了常用的模糊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之外,其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定量分析上,比较多的采用各种算法、线性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例如院Ufuk CeBeci(2009)运用平衡计分卡,选取关键指标(KPI),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ERP 软件的选型进行了研究。而Dale J. Barr& Austin F. Frank 则主张采用多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来进行ERP选型的决策等。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多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关于ERP 软件的选型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比较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目前的研究主要还处在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的阶段,但定量分析是以后研究的主要趋势。
我国关于ERP 软件选型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层次分析法(AHP),而层次分析法的实质就是定性问题的定量化处理。但是,很多专家的研究方法并不仅仅止于层次分析法,一般都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延伸和拓展。例如院魏玲(2010)把层次分析法和FACE方法相结合,建立了AHP-FACE 软件选型评价模型。谢家平、崔南方、陈荣秋(2002)则把模糊数学的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评估模型,来对ERP软件类型进行选择。吕锋、杨晓英、贾现召等(2007)则把工程技术方法引入到ERP选型的研究中,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ERP选型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有郑永前、刘东(2005)把网络分析法(ANP)、模糊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进行研究;杨智勇、覃锋(2009)把模糊DEA分析法同AHP方法结合,对ERP系统的选型进行分析;戚筱雯、张鑫、梁昌勇则采用了一种多粒度语言的决策方法,来对ERP选型的问题进行探讨等等。
随着我国本土软件供应商的发展,企业在ERP系统的选择逐渐增多,同时,国外ERP系统虽然管理思想先进,但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选型不当,水土不服,造成我国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极低。俗语有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种ERP 选型方法也各有其优缺点。譬如:AHP 法,虽然计算简单,便于管理人员掌握,但却可能存在指标的关联性和赋值的主观性;而多粒度语言决策方法,虽然客观但却难以理解,应用起来较难。所以,企业究竟要采用哪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规模、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
二、ERP软件选型评价指标综述
一个ERP项目,要想成功实施应当考虑五个因素:(1)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2)充分授权,让团队成员做真正的决策者;(3)充分利用第三方的技术和知识;(4)计划与企业流程变革同步;(5)以满意心态为标准(Brown Carol V. & Vessey Iris,2003)。但是,笔者认为这五个因素还是不够的,至少还应当加上ERP的恰当选型这个因素。因为只有ERP选型恰当了,才能增加ERP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关于ERP的选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对此,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国外的研究情况
A.T. Jarmoszko & Michael Gendron通过对白俄罗斯企业ERP 选型的案例研究,指出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实施ERP 系统,或者进行ERP的选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软件的来源问题:是建立自己的ERP,或者购买地区供应商的软件,还是全球性供应商的?这个问题,对所有国家的所有企业都是适用的,但是本文中,我们只研究同类型的软件供应商之间应如何进行取舍的问题。M.Lynne Markus & Cornelis Tanis(2000)主张从企业战略、软件配置、技术平台、管理及执行四个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多层次ERP 系统地实现。而Ufuk Cebeci(2009)则运用平衡计分卡,选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21 个关键指标(KPI),对ERP的选型进行了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目前ERP系统软件种类繁多,国外大型先进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实施中又纷纷受挫,所以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都对ERP系统的选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智勇,覃锋(2009)选择了实施复杂性、预计实施成本、功能匹配度及供应商企业形象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来作为模糊DEA系统的评价指标。赵爽(2010)则针对企业自身和软件供应商这两个方面,从企业能力、风险承受力、员工素质、产品、服务五个方面来对十家软件供应商进行了因子分析排序。郑永前,刘东(2005)从系统功能、技术、开放性、供应商、性价比五个方面出发,采用20 个二级指标来对企业的ERP选型进行评价。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ERP 软件选型方法和选型指标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院在ERP选型方法的研究上,定量化的分析将会是以后的主流趋势;而在指标的选取上,则更倾向于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
另外,国外关于ERP的研究,多会结合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譬如平衡计分卡、价值链分析、供应链库存管理等;或者结合全球性软件供应商(如SAP公司、Oracle公司等)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但是,我国对ERP的研究则更倾向于理论研究,缺乏对企业ERP选型具体实践的指导。并且很多研究都只是针对ERP软件本身进行的研究,没有结合具体的管理思想,也没有很多针对于特定行业或企业的专门研究。同时,对于中小企业的ERP选型更是缺乏研究。
最后,对于ERP软件的实施步骤,国内外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国外一般都分产品购买实施阶段、咨询培训阶段和后期服务阶段,根据不同阶段,视具体情况进行区别收费;而国内的软件供应商为了吸引顾客,一般都免费提供咨询培训和售后服务等。因此,采用不同类型的软件,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也应该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研究方法的借鉴,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的中国实践,更好的指导企业具体的ERP软件选型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软件选型,才能提高我国ERP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关于ERP软件选型的文献综述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11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