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PDM是对产品有关的技术资料及其产生过程进行管理的系统,其最终成果是关于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NC代码等方面的技术数据。
ERP系统是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管理控制、经营决策的信息平台。
PDM系统中存储的产品技术数据(包括设计数据、工艺数据、制造数据等),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PDM与ERP的集成,就是要在PDM与ERP系统之间建立数据交换机制,能将PDM系统中的产品技术数据及时准确的传递给ERP系统,为ERP的持续高效地运行奠定基础。并从ERP系统获取有关外购物料等基础数据。同时, PDM能从ERP中获取有关基础信息,在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和管理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企业的设计水平和反应速度。
2 接口综述
在信息化项目中不同系统之间接口是保证信息系统发挥整体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很多项目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因此开目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接口的要求,也乐意和不同供应商产品共同开发接口进行有效集成。
企业集成需求、PDM软件架构和ERP软件架构这三个因素,决定了PDM与ERP集成的内容和方式。不同软件能提供的集成方式不同,不同企业的集成需求也有不同,所以很难制定一套标准的集成内容和方式,即使采用了相同PDM和ERP软件的两家企业,其集成内容和方式也很少完全相同,这给PDM与ERP集成增加了难度。
为降低集成难度,提高集成的应用效果,开目公司在技术上提供了开放的集成接口。该集成接口可定制集成的内容和格式,只要这些数据能从PDM系统中找到来源。由于开目PDM数据提取、处理、导出的灵活性,可以完全根据ERP系统的需要,以任意格式和载体提供数据。同时开目PDM还能从ERP系统读取它所需要的数据,实现集成内容的快速双向传递。
在制定开目PDM与ERP系统集成方案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确保方案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在实际业务中的可行性,及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合理性、正确性和可靠性。
●重点考虑关键业务、主体业务流程在ERP系统中的解决方案
●充分考虑与ERP项目会计、物料管理等其他模块的集成。
●充分考虑与CAD/CAPP等其他子系统的衔接与集成
●尽量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并具有可扩充性。
●确保系统上线前后实际业务的连续性。
●确保系统运行高效、安全。
3 技术方案
3.1 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PDM与ERP的集成,主要就是Item,BOM,Routing及Resource的数据交换,那么,要实现这些数据的正常交换,接口集成技术方案中需考虑解决下列问题:
●确定PDM零部件及其材料和ERP中Item数据的代号(编码)对应关系,在PDM中适当增加ERP接口表要求扩充的属性。如计量单位,组织代码,物料模板等。
●对于ERP要求提供但并非通过技术部门维护的属性可以由接口程序自动补齐。如果属性是必须填写项则接口程序提供维护界面由数据源头提供者录入补齐。
●如果PDM系统代号和ERP系统中物料编码并不统一,如果有对应转换规则或物料代号对照表则可由接口程序实现。否则在实施接口前先要统一技术部门的代号和ERP系统保持全局一致。
●特别要注意ERP中的物料一般包括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并不直接挂接为结构节点,而且代号和物料编码也不对应,需要在接口程序中进行转换处理。
●确定ERP需要的BOM是PDM系统中的产品BOM还是工艺BOM,明确工艺BOM的生成规则是否是通过产品BOM和工艺路线(Routing)经过一定规则自动转换产生。
●如果有明确的转换规则,那么PDM将通过接口程序生成BOM给ERP系统。否则可在PDM中依据规则产生工艺BOM半成品,在接口程序中提供维护界面,经过手工处理后解决以制造BOM的形式提供给ERP。
●在实现PDM与ERP的集成过程中需考虑如何在CAPP中实现工艺卡片填写内容与ERP系统中的工序名称、工序资源的一致。开目CAPP提供的工艺资源管理器可以实现对ERP数据直接访问,并在填写工艺卡片时调用ERP资源库进行填写,可以很好保证数据一致性。
●在实现PDM与ERP数据交换的过程中,约定ERP系统如何获取PDM系统中的新增数据,当不同结构下有相同的ITEM数据时如何校验和改写。
●当对原有数据的发生修改后,例如图号的修改,零件材料的修改,结构的修改等。如何再次通过PDM系统输出接口数据,由ERP系统中导入新数据。
●一般情况下如果数据修改并不影响产品结构需要产生一个新的代号,我们建议通过将数据分为新增,删除,修改三类传递给ERP去导入。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的BOM版本去取代原来的接口数据,但一旦更改频繁造成的数据冗余量会很大。
●接口数据理论上可以分阶段分批输出,因此接口程序在发布时要提供数据合法性检查,一定是相关数据全部是发布状态才可以产生接口数据,否则要提示哪些数据还没有处于发布状态。
3.2 系统集成方式
3.2.1 数据交换方式
双方采用中间数据表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如下图所示:
图 PDM与ERP集成接口示意
集成接口主要包括:
●中间表:PDM与ERP系统分别使用各自的数据库,在指定的数据库中建立一组约定格式的中间表,并设置读写中间表的数据库用户开放给PDM/ERP系统访问。中间表包括中间数据表和中间监控表。其中中间数据表用于存储双方交换的数据,中间监控表用于读写待文件的ID和版本号等信息。
●文档解析器:按照双方约定的数据转换和交互格式,定义文档解析器,用于将传出方的信息解析为接收方可识别的信息。
●监控器:双方均设立监控器用于定期扫描监控中间监控表以及时接收待传输文件。
●接口组件:经过解析器解析后的文件,通过接口组件,写入系统的数据库中。
以PDM系统向ERP系统中写入信息为例:PDM将产品技术数据写入中间表,并在中间监控表中写入待文件的ID和版本号等监控信息。ERP系统使用监控器定期扫描中间监控表,当从中间监控表中读到有信息写入中间数据表的监控信息后,则调用接口组件,从中间表中读取产品技术数据,写入ERP内部的数据表(包括物料、BOM、工艺信息等)。
采用基于中间表的集成技术,ERP与PDM管理系统各自独立,接口不涉及双方的数据结构影响,并且双方的责任明确,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该集成技术具有开发周期短、集成成本低、容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
3.2.2 程序运行方式
数据交换程序在数据库后台执行,由前台程序调用。
使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联接和同义词机制,在PDM与ERP数据库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道,并采用PL/SQL语言编写存储过程程序,实现从PDM到中间表的数据传输。
使用开目二次开发语言编写二次开发脚本程序,调用后台的存储过程执行。二次开发脚本程序有两个作用:(1)将后台存储过程单元程序组织成一个逻辑整体,实现完整的数据传输工作;(2)实现数据传输的触发逻辑,在适当的时机调用数据传输过程。
将数据大量数据传输的单元程序使用后台存储过程执行的目的是提高运行效率;而将整体的处理逻辑和执行触发使用二次开发机制实现的目的是获得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3 中间表设置
PDM向ERP要传递的数据表有:物料表(item_d)、外购物料反馈信息表(item_buy_d)、BOM表(bills_d)、工艺进程码表(process_master_d)和工艺进程表(process_d),还有导入批次表(Batch_d)和导入批次的根物料表(Bills_master_d)。分别描述如下:
3.3.1 物料数据
1) 物料表(item_d)
产品结构中涉及的物料记录,包括外购物料和材料。该表中包含ERP所需的大部分物料属性信息。
2) 外购物料反馈信息表(item_buy_d)
对传入的外购物料进行编码替换的信息表。同时也表达了新旧物料的对应关系。
BOM表(bills_d)
表达了产品的多层结构,由记录的父子关系形成。对于PDM中零件的材料,在转换时要变成结构树上的最后一级物料。
3.3.2 工艺数据
1) 工艺进程码表(process_master_d)
该表是工艺数据的主表。一个物料可能有多种加工工艺,表现为多条工艺进程(路线)。每个物料的每种工艺进程用一个工艺进程码标识。
2) 工艺进程表(process_d)
该表是工艺数据的从表。一个工艺进程码下面包含多个工序,工序中包含工作中心等信息。
3.3.3 导入批次数据
1) 导入批次表(Batch_d)
记录导入批次信息,以及该批次是否被ERP处理。每一次导入操作产生一个新的导入批次,ERP操作人员可以知道有新的导入数据需要处理。
2) 导入批次的根物料(Bills_master_d)
每个批次导入的数据可能是多个产品或部件上的,有多个根物料,方便ERP中的处理。
3.4 数据表逻辑关系
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外关键字约束):
图 数据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3.5 集成传输内容
3.5.1 新的产品技术数据传递给ERP
1) PDM将新的产品技术数据传递给ERP中间表
(1) 触发时机和处理粒度
数据传递的触发时机是指什么时候运行数据传送程序,将PDM中的数据传递到ERP中间表。处理粒度是指一次数据传递处理的范围。
新数据的传递,采用自动触发方式,在一个产品完成设计和工艺编制之后自动执行。
处理粒度可以是一个产品,也可以是一个部件。一个产品完成后可以自动批量传递整个产品中的所有结构和工艺数据。也允许在一个部件完成后手工启动传递一个部件的数据。在传递一个产品的数据时,如果其中的部分部件的数据已经传递过,则跳过不重复传递。因此PDM中应记录哪些数据是已经传递过的。
(2) 数据处理逻辑
进行数据传递操作时,系统自动检查指定范围内的数据是否满足传输条件(数据齐全、已发布等),数据是否已经传输过。
当用户请求传送一个产品或者零部件的数据时,如果要传递的数据未发布,或者已经传递过,提示用户,取消数据传递操作。如果满足传送条件,将指定数据导出到ERP中间表。
在传递数据时,逐层读取产品或者零部件下面的零部件对象数据,以及零部件对象上关联的工艺路线对象和工艺文档对象中的数据(提取成工艺进程表),转换成ERP中间表的格式写入中间表。
如下图,对于下面的产品结构:
图 产品结构示例
可以在产品A下面所有零部件及其工艺文档都发布后整体传递整个产品A的数据到ERP中。
也可以先完成了部件B的设计和工艺后,就先传递部件B的数据到ERP,包括部件B、零件C的设计数据和工艺规程1、工艺规程2和工艺规程3中的工艺数据;然后当产品A中的其它零部件的设计和工艺都完成后,再传递整个A,这时将自动略过部件B及其下级零部件中已传递的数据,只传递产品A、部件D、零件E的设计数据,以及工艺规程4和工艺规程5的中工艺数据;同时将部件B作为产品A的下级物料写入BOM表(bills_d)。
如果单独导入工艺数据,要检查涉及的物料是否已经导入物料表。如果没有导入,要先导入相关的物料数据(但不一定要结构数据),才能导入该物料的工艺数据。
在PDM中,对传输过的数据要做标记。在零部件对象、工艺路线对象、工艺规程对象上加内部属性记录传递情况。
2) ERP将新的产品技术数据从ERP中间表确认到ERP正式系统表
(1) 触发时机和处理粒度
新数据的传递,采用人工方式,在一个批次数据传递完成之后。
批次数据包含的内容为:
●一个产品或者任意层次的部件组件;
●同时传产品结构和工艺数据;
●只传物料和产品结构数据,不传工艺数据;
●如果物料数据已传过,可以只传工艺数据;
●可以传单个的工艺数据(该物料数据已传过)。
(2) 处理逻辑
传递到ERP中间表的数据,由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数据校核后,分批传递到ERP正式数据中。
新增数据按照批次进行逐个产品确认后自动加入ERP系统,并对相关记录进行的访问处理标记进行更改;
新增的外购物料传入中间表后,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不能自动传入ERP系统,必须在经过确认后才能进行相关数据的传递。如果新增外购物料编码需要进行替换,则将替换信息写入外购物料反馈中间表,并将产品结构中间表中的外购临时物料进行替换处理。
新增的数据的导入主相关信息:如自制物料码、工艺路线码、工艺进程等信息不能进行更改;其他辅助信息,生产准备人员可以进行更改后再导入ERP正式系统库。如果进行了信息更改则需要对相关的更改信息记入中间表,供PDM进行相关更改信息的查询和处理。
3.5.2 已有产品数据更改后更新ERP
1) PDM将已有产品数据更改后更新ERP中间表
(1) 触发时机和处理粒度
更改数据的传递触发时机为人工触发和定时自动更新相结合:
当一个产品或者零部件中发生设计或工艺数据更改后,人工决定更新某个产品或零部件的数据到ERP。这时系统扫描该产品或零部件中,哪些零部件对象或工艺文档对象数据已经传递到ERP中间表后又发生了变更,并且变更后的数据还没有传递到ERP的,将这些数据批量更新到中间表中。相应的处理粒度为任意一个产品或零部件包括下级零部件对象的设计和工艺数据,也可以是单独的工艺规程文档。数据传送的频度的粒度可以人工控制,处理灵活。
同时设置定时自动更新数据,例如每天夜里0点。这时程序自动扫描整个PDM数据库,看有哪些零部件和工艺文档数据已经传递到ERP中间表后又发生了变更,并且变更后的数据还没有传递到ERP的,批量将这些数据更新到中间表中。能保证更改数据传送无遗漏。
一般情况下人工触发,遗漏的数据则在定时触发时补上。需要及时传送的可以人工操作马上传送,不急于传送的在定时批量处理时传送。
(2) 数据处理逻辑
PDM中数据更改后,将更改的变化数据传递给ERP,而不是整体传递新数据。变化数据通过建立修改标志位字段表达。
在传递变更数据时,根据每个零部件对象或工艺文档对象的变更方式不同,有相应的处理逻辑。
●产品或零部件对象产生了新版本
比较产品或零部件对象的新版本的属性与物料中间表item_d中已有的相应属性,如果发生变化,则将原记录复制一条,在复制的记录上做废弃标记,同时写入一条新记录。
逐层比较产品或部件的新版本的结构与BOM中间表bills_d中已有的结构数据:
如果增加了下级零部件,则在bills_d中增加一条记录,并写入追加标记;如果新增加的这个零部件本身的数据还没有传递到ERP,则还有将该零部件的设计和工艺数据先传递到ERP中间表中;
如果减少了下级零部件,则在bills_d中将原记录复制一条,在复制的记录上做废弃标记。
如果原来的下级零部件仍然存在,则比较结构属性数据(例如数量),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将原记录复制一条,在复制的记录上做修改废弃标记,同时增加一条新记录,并写入修改追加标记。
如果原来的下级零部件换成了新版本,则比较该零部件的新旧版本的属性和结构,按同样的方式更新这个新版本对象的数据。这种逐层的数据比较是一个嵌套递归的过程,知道所有下级零部件对象都比较完毕。
零部件对象比较的依据是物料编码(item_no)。
●产品或零部件上关联的工艺路线或工艺规程对象产生了新版本
如果零部件对象关联的工艺路线对象产生了新版本,则要用新版工艺路线中的加工阶段关联的工艺规程中的数据产生新的工艺进程表,更新原来的中间表中的工艺数据。
如果一个零部件关联的工艺路线中关联的工艺规程对象产生了新版本,则要用新版工艺规程中的数据产生新的工艺进程表,更新原来的中间表中的工艺数据。
比较改变后的工艺进程中的工序与中间表中的原工序:
如果增加一道工序,则在工艺进程表process_d中追加一条工序记录,并写入追加标识;
如果减少一道工序,则在工艺进程表process_d中将原记录复制一条,在复制的记录上做废弃标记;
如有一条工序的某些字段发生了变化(具体哪些字段参与比较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则在工艺进程表process_d中的将原记录复制一条,在复制的记录上做修改废弃标识,同时追加一条工序记录,并写入修改追加标识。
工序的比较以Record_id为准。修改一道工序时,工序的Record_id值保持不变。
●直接在原对象上修改的情况
变更时也可能不产生新版本,而是直接在原版本上修改。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数据导入时通过传输标记判断该对象已经经过修改,而且修改后的数据还没有导入到ERP系统。
2) ERP运用数据更改后的ERP中间表数据对ERP正式系统表进行更新
(1) 触发时机和处理粒度
更改数据的传递触发时机为人工触发,当有更改批次数据传入时则可以处理。
当一个产品或者零部件中发生设计或工艺数据更改后,首先确认该数据,然后进行对ERP表的数据进行自动更新。
(2) 处理逻辑
更改数据按照用户的要求可以按时间等条件进行批量或逐个更新记录进行处理,自动更新ERP相关表中由PDM维护的数据,并在中间表中加入相关的处理标识。
更改删除的数据直接进行相关删除处理。修改引起的新增的数据的导入主相关信息:如自制物料码、工艺路线码、工艺进程等信息不能进行更改;其他辅助信息,生产准备人员可以进行更改后再导入ERP正式系统库。如果进行了信息更改则需要对相关的更改信息记入中间表,供PDM进行相关更改信息的查询和处理。
提供数据更新历史查询比较功能:包括产品结构更改工艺更改;
3.6 数据转换关系
3.6.1 制造BOM
在PDM中维护可直接指导生产的制造BOM结构,将PDM中的制造BOM向ERP传递时,不进行结构关系的转换和修改。
3.6.2 零部件的材料
对于自制零部件的材料,在PDM中不是产品结构的节点,而是表现为零部件对象的材料属性,以及工艺卡片中的辅料要求。传递到ERP中间文件时,材料要作为物料写入物料表(item_d),并作为零件的下级节点写入BOM表(bills_d)。
传递给ERP的材料除了主材,还应包括油漆等重要辅材。
3.6.3 工艺过程数据
PDM中,工艺过程数据有三级:车间级(工艺路线中的加工阶段)、工序级(工艺过程卡中的工序)、工步级(工序卡中的工步)。但在ERP中,工艺过程数据只有一级:就是工序。并且ERP中的工序与PDM中的工序划分标准不一样,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ERP中,一个零部件的工艺进程包含多个工序,工序划分是以工作中心(设备或设备组)为依据的,改变一次工作中心就是一道工序,在同一个工作中心上的加工过程无论怎样复杂,都视为一道工序。
为了区分PDM中的车间级工艺路线和ERP中的工作中心级工艺路线,将后者称为“工艺进程”,以免混淆。
存在以下情况:
①PDM中的一个车间级加工阶段对应到ERP中变成一道工序,例如热处理,ERP不关心热处理车间内部的工序,把整个热处理车间看成一个工作中心;
②CAPP工艺过程卡中的多道工序合并为ERP中的一道工序,当几个连续的工序在同一个工作中心上加工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③CAPP工艺过程卡中的一道工序变为ERP中的多道工序,如果这道工序下面的工步使用不同设备的话,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在CAPP工艺过程卡中,有加工的设备信息。设备与工作中心存在对应关系,一个工作中心由若干设备组成。通过CAPP工艺过程卡中的设备信息可以实现工序转换。
解决方案:
①在ERP中建立工作中心与设备的对应关系。
②利用专门开发的程序,顺序提取工艺路线上各工艺规程中的工序设备信息,根据设备与工作中心的对应关系,生成工艺进程数据。工艺进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对应一次工作中心的改变。检验环节也当成工艺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工序。
③在零部件对象上关联工艺进程表对象,其中包含工艺进程表数据(按ERP要求的格式),可以手工修改。可自动编排工序号,匹配工序码(如果ERP中有工序码的话)。显示方式类似于零部件的结构明细表。
④PDM向ERP传递工艺数据时,直接传递工艺进程表,传递时不再转换。
⑤一个零部件可能有多套工艺,表现在PDM中就是同一个零部件对象上关联多个工艺路线对象以及相关的工艺规程对象。这种情况将在PDM中产生多个工艺进程表,相应的在ERP中为一个物料产生多个工艺进程码,每个工艺进程码表达一套工艺进程。
暂时不处理临时工艺数据。
3.6.4 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的目的是保持PDM与ERP系统中对象标识的唯一性对应关系。
有些基础数据的编码是静态的,如部门码、工作中心码等,增加和修改的频度很低。
物料、工艺路线等数据的编码是动态的,在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数据,需要按照规则给出新的编码。
对于外购物料,对于新的物料品种会产生新的编码,应能方便的选用已有的外购物料。
1)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
在ERP系统中维护下列基础数据的编码:部门码、工作中心码、工序码(如果ERP中有工序码的话)。在将PDM数据传入中间文件时,直接从ERP系统数据库中读取这些数据的编码。
在编制CAPP工艺卡片,或者在PDM中填写零部件属性时,如果需要用到这些数据,则通过资源管理器直接从ERP系统数据库中读取这些数据,保障数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如果该厂实现了与具体应用系统无关的企业级基础数据库,则PDM和ERP系统都从同一个企业基础数据库中读取这些基础数据。
2)自制物料和工艺路线的编码
在PDM中对下列数据进行编码:自制零部组件的物料码、工艺进程码。
编码规则以企业的编码方案的要求为准,可采用如下技术实现:
●在PDM中用二次开发程序产生;
●调用开目编码工具产生。
自制零部组件和工艺路线的编码由工艺设计部门确定。
3)标准件和外购零部件的编码
标准件和外购零部件库在ERP系统中维护。PDM系统和ERP系统都保存标准件和外购零部件的编码,以ERP系统中的为准。PDM系统从ERP中读取标准件和外购零部件的编码,保存在PDM中。
标准件和外购零部件库及其编码由物资部门负责维护。
4)外购物料的编码
外购物料的编码在ERP系统中维护,外购物料的相关数据以ERP系统中的为准。ERP系统中,外购物料数据存储在物料主记录表中。PDM系统不保存外购物料的编码。
外购物料的编码由物资部门确定。
由设计和工艺人员确定需要使用的外购物料,一般应尽量选用企业基础数据库或ERP外购物料库中已有的外购物料。选用已有的外购物料时,可以通过资源管理器挂库填写,保障数据和合法性和规范性。对于已有的外购物料,在将设计和工艺数据从PDM导入ERP系统时,根据物料的名称、型号、牌号,与企业基础数据库或ERP外购物料库中的外购物料数据进行匹配,获取物料编码,写入中间表item_d、BOM表bills_d。
设计和工艺人员还可能提出新的外购物料品种。对于新的外购物料,在将设计和工艺数据从PDM导入ERP系统时,PDM系统自动调用编码程序(PDM二次开发,或者开目编码工具)根据物料编码规则产生临时编码,写入中间表。同时在中间表中注明“临时编码”。
ERP系统有界面可以显示“临时编码”的外购物料,用特殊标记突出显示临时编码。物资部门可以在ERP系统中修改和确认新的外购物料编码。如果修改编码,用修改后的编码刷新中间表中的临时编码。如果有企业级基础数据库,新的外购物料及其编码还要存入企业级基础数据库。
在PDM中生成物料临时编码时,依据的编码规则与在ERP中编码的相同。ERP开放与物料编码有关的基础数据表供PDM访问。一般情况下,在PDM中获得的编码与在ERP中对同一物料产生的编码是一致的。
如果在ERP中将临时码变成正式码时需要修改PDM产生的临时编码,则将修改后的编码与原来的临时编码的对应关系写入中间表,PDM从中间表中读取编码修改数据,将PDM中的物料编码修改一致。
对于板材,物料编码只与材质和厚度有关,与下料规格尺寸无关。
3.7 集成操作模式
3.7.1 数据的导入批次和确认
无论是人工触发还是自动触发,每次导入操作写入中间表的数据称为一个数据批次,在导入批次表(Batch_d)中生成一个批次记录。
无论是新数据还是更改数据,导入中间表后,由用户进行人工确认后写入ERP系统。ERP系统提供界面,完成对中间表数据的查看、修改和确认等操作。
同一批的数据一般情况下是相关的,因此是一个整体。对一批数据,只能整体接收导入ERP,不能接收一批数据的一部分。如果用户认为一批数据中存在问题,可以反馈到PDM进行修正后重新导入中间表。
如果中间表中的数据包含对原来已经导入过的数据的更改数据,可以提示用户注意。用户对更改数据进行确认时,可以反馈信息到PDM中,让技术部门知道更改数据传递到ERP系统的情况。
PDM数据传递按照传递的批次进行处理,每一批数据传入到中间表之后,一旦ERP进行了处理则不能进行任何修改;如果需要修改、则需要将修改数据用新的批次进行传入。
为了便于数据管理员快速准确的处理PDM传入的数据,在PDM进行批次数据传递时将更改记录的批次和新增记录的批次进行分开。即标识为新增的批次所传递的数据都是新增的;标识为更改的批次传递的数据都是数据更改的。
3.7.2 数据导入操作的取消
如果发生误操作,将不该导入或者还不到导入时机的数据导入到了ERP中间表,可以进行取消操作。取消导入操作的前提是ERP系统还没有从中间表中读取数据到ERP内部。
执行取消导入操作时,系统显示还没有被ERP系统处理的导入批次清单,指定要取消的批次,系统删除导入批次表中的这个批次记录。
3.7.3 操作分工
对于自动触发的情况,数据的传输不需要PDM数据传输人员的干预。
对于人工触发的情况,PDM数据传输人员在PDM中的数据满足传送条件(相关对象发布、经过完整性检查等)时,执行数据发送操作,触发数据传输程序,自动将PDM中的数据按约定格式写入中间表,并通知ERP生成数据准备人员。
ERP生成数据准备人员接到通知后,在ERP系统中执行数据导入操作,从中间表中读取数据,更新ERP系统的相关表;对于在PDM系统中没有来源的数据项,在ERP手工录入补充完整。
关于数据传输的通知,通过导入批次表实现,每触发一次数据传输(向接口表中写入了新数据或者修改了数据),就在导入批次表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录中包含本次传输的数据说明。ERP读取这个导入批次表,发现未处理的数据传输,则自动弹出提示。
KMPDM与ERP集成详细技术方案(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KMPDM与ERP集成详细技术方案(一)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1991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