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在中国软件产业产学研合作座谈会上透露,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典型的橄榄型,既缺乏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又缺乏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软件高端人才。人才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业发展的“瓶颈”,尤其在较为复杂的ERP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
ERP开发高要求抬高人才门槛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应用系统,ERP已成为当前企业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超过50%的失败率更让决策者进行ERP投资时举棋不定。这其中,作为ERP项目的实施者和维护者,核心技术人员已成为主导项目成败的关键。
由于ERP特有的规模大、业务发展变化频繁、数据关联性强、应用较复杂等特性,项目人员在进行ERP系统开发时,需要将复杂的管理进行梳理,反映到实际的软件中去,还要响应使用方人员的客户化需求。在技术上,既要完全掌握ERP开发平台的开发技能,还要有软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既要掌握同类系统的业务和功能,又要有根据当前客户的具体需求,结合管理理念进行客户化开发的能力。
ERP系统开发的高要求导致对实施技术人员的高要求。但是,我国现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是相脱离的。由于大部分的软件开发人员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或者经过社会培训机构短期培训的“速成人才”,大都缺乏实际应用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于ERP构建的复杂需求。培养一个ERP实施人员的成本巨大,尤其是当实施人员发生变更时,更可能产生后继无人的巨大项目风险。
事实上,针对复杂的企业ERP系统开发,“ERP开发平台+套件”已成为大多数ERP开发厂商采用的方式,希望通过平台化来简化ERP系统的构建,以此来降低ERP开发中对技术人员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
配置化平台解困人才结构短缺难题
“平台策略能带给企业软件更大的灵活性。”吕建海指出:“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集成企业的所有应用软件模块,包括OA、CRM、SCM等等,并能快捷、经济地开发和修改软件,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ERP对于核心技术人员的过分依赖。”
为了应对当前ERP开发存在的诸多难题,解决人才结构问题所带来的软件开发、部署实施及应用等一系列难题,国际、国内诸多厂商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各种ERP平台相继推出。
选择成熟而实用的商用软件平台,来开发ERP应用系统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无疑已成为当前ERP主流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大中型企业用户的共识。
业内专家分析,配置化平台较好地实现了软件开发不依赖于开发人员,并使开发效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其对开发人员要求低、开发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等优势,能够使企业快速实现应用变更和应用扩展,从而实现软件开发以业务为中心,而非以开发人员为中心,这必将带来ERP开发的巨大变革,或将成为打破当前软件行业人才结构短缺“瓶颈”的利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1991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