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对案例的理解
案例是为了用实际的例子来论证文章的观点,它可以是完整和全面的,也可以是一个“片段”直接放在观点之后。用BPR的创建人M. Hammer的话说:没有两个企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要使案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以为各类企业借鉴。说实在话,受年龄和精力限制,我已经无力亲自来完整地实施几个
ERP项目,只能参考他人的成就。但是对我没有亲自考证的项目,我又不敢随便轻易地拿来举例;这是《起步》的不足。但是,《起步》也不是没有案例,只不过没有成篇大论,而是分散在讲述某个论点之后,用简短的实例来印证这个论点。
不妨看看M. Hammer的著作Reengineering Corporation中是怎样讲述案例的。我觉得它有几个特点:
● 案例的章节放在论述的最后,先提出论点,再用实例验证,前后呼应;
● 所选的案例都是人们熟知的公司,有公信力;
● 从公司遇到的挑战和企业高层的战略部署开场,再说明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以及高层管理的作用等。
我想作为
ERP项目的案例,也应该从战略和挑战入手来讲解,着重介绍企业如何面对改革排除障碍,而不是把篇幅放在宣传选用了哪些软件和用了哪些模块,更不该把“
进销存+财务”项目作为
ERP的案例。
2. 翻译英文名词的实质
《起步》对一些英文词汇的译法是有些与众不同的,主要是想从原文实质上探讨中文译法,而不仅仅从字面上来翻译。对一些英文的译法,尽管已经成俗,但是我还是要给予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词汇:
2.1 ‘供应链’与‘供需链’
从供需平衡的原理,我对英文的supply chain看用在什么地方,不是一律称供应链。如果仅仅讲采购供应,就是供应链;如果讲原理,应该是供需链。(《起步》第3版7.1节)
2.2 ‘世界500强’与‘全球领先500企业’
在英文里是Top 500,是按照营业收入排序确定的,没有考虑经济效益(销售利润率),只是赚钱多少,也没有对比增长率,每年此消彼长,原本没有“强”的意思,我就译为“全球领先500名企业”。避免一些企业不顾效益,单纯追求销售收入的错误倾向。Top本来就没有‘强’的意思,就是‘领先’。
2.3 ‘一把手工程’与‘高管团队工程’
‘一把手工程’是一种形象化的提法,就像把CAD称为‘甩图板工程’一样。但是毕竟‘一把手’是指一个人,而英文‘top management’原意指的是高层领导班子,不是CEO一个人,所以把‘一把手’修正为‘高管团队’。这个问题在前面12.2小节里谈过了。
3. 不足
3.1 《起步》在介绍系统功能时,偏重讲解信息化管理和手工管理的区别,及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数据和参数的定义,为的是在观摩ERP产品和设定参数时,不致过分弥茫。但是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结合起来讲述似嫌不足。讲ERP原理不是讲企业管理或
生产管理,应有所区别,在突出优化流程和信息集成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
3.2 ERP有许多功能我都没有用过,像S&OP、MES、APS、SCM、CRM等,因此,在这方面的讲述会有不准确和不深入的地方。
3.3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许多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像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SaaS、SOA等等。这些新技术虽然没有影响ERP的基本原理,但给ERP的应用增添更广阔的领域。这方面,《起步》没有足够的介绍。
以上是我对讲解ERP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欢迎业内人士多多给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4. 编写普及教材的几点体会
1)就像企业经营要“以客户为中心”一样,写书同样要以读者为中心。社会上有不同的读者群,因此,就像ERP产品要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一样,写书也要有自己的读者定位。我写书的定位对象主要是制造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实施队伍;读者如果没有制造业的基础,会感到太理论,太教条。对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就不能完全照搬。
一次在武汉e-works的会上,我讲完以后,一位IT背景的学员说我的书不好懂,但是一位在企业工作的学员却说“你那本《起步》我一晚上就看了大半”。有些企业的听众会说:“书里有些地方好像就在说我们厂”;也有几次我讲完后,听众中有人说“你的课应该让我们的领导来听听就对了”。还有学员说:“看来我们原来的做法有问题,回去赶紧改”。这些听众的反应说明不同教育和工作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所以,如果有一定制造业基础的读者会更容易理解。
2)要经常关心和了解读者群最关心和最疑惑的问题,注意各种文章上会误导读者的论点,在书中深入讲解。在内容编排、叙述逻辑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逻辑性,有利于读者接受。对此,能参加各种培训研讨班,各种交流活动,查阅网站发表的文章,对了解业内存在问题非常必要。参加各种研讨会、报告会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入学习的极好机会。我在设计院从事工程设计工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蜜蜂采蜜,取其精华,提炼加工;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3)听明白不等于能够讲明白,聪明一时糊涂一时是很正常的现象,自己深有感触。讲不清楚就继续钻研,直到弄懂为止。要敢于“否定”自己,经常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不断改进;同样要体现精益生产和业务流程重组要求的精神: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4)对各种论点要尽量找到最最原始的出处,引经据典,理解原意,彻底弄懂了,用自己的话来讲,不是直接翻译,更切忌人云亦云,断章取义,一定要独立思考。要查阅原始资料,英语基础很重要。
5)讲解ERP不仅局限于ERP本身,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企业文化、价值观、逻辑思维和方法论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精神,把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和具体方法做简要说明,给读者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
6)我承认“悟性”的存在,不同的人经历同样一件事,由于每个人受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会有区别。“悟性”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一种实践经历和勤奋钻研基础上的积累。
年过八五,我已经是黔驴技穷的井底蛙了,ERP是一门实践的科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充实,不充电,不追肥,很快就会枯萎。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能够为我国ERP的普及有更多创新的作为,写出更好的普及教材,为我国的ERP事业,为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为振兴中华,继续奋斗,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我对ERP的体会与感悟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1941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