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济钢始建于1958年。现有在册职工3.18万人。产品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为主。1991年济钢钢产量突破100万吨;2003年钢产量超过500万吨;2005年钢产量达到1042万吨(其中主体区产量800万吨)。2012年生产钢693万吨、铁735万吨、钢材711万吨,销售额377亿元。目前主要装备有:3×1750m3+1×3200m3高炉共4座;4×45t+3×120t+1×210t转炉共8座;2500mm双机架中板生产线、3500mm双机架厚板生产线、4300mm双机架宽厚板生产线、1700ASP生产线、冷轧双机架生产线、小型材生产线各1条。
2008年3月,山东省为推进全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济钢作为山钢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9年以来,210吨转炉、4300毫米宽厚板轧机和3200立方米高炉相继投产,标志着济钢“十一五”技术改造主体框架基本完成,从此踏上了由大到强的转型发展之路。近年来,济钢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先后荣获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山东省优秀循环经济企业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二、参评信息化项目详细情况介绍
(一)企业信息化概况
济钢是工信部指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标杆企业,信息化经历了综合集成、协同创新等深化应用阶段,覆盖了企业生产过程、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形成了以产线管理智能化、企业商务智能化、业务财务一体化为核心的智慧企业框架,构建了从基础自动化(L1)、过程自动化(L2)、产线管控(MES)、经营管理(
ERP)、决策支持(BI)等完善的冶金信息自动化五级体系架构和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了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贯通的目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济钢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行业前列。先后入选中国信息化百强企业,获得信息技术应用国家倍增计划优秀项目奖,荣获全国企业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称号、山东省信息安全先进单位、国家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称号。
(二)参评项目背景
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业务管理,减少人为因素,使生产经营透明化,济钢目前已经构建了产线管控(MES)、经营管理(
ERP)、决策支持(BI)等完善的冶金信息化体系架构,信息化系统数据共计10T,年增量200G。在目前钢材价格下降、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实现扭亏增效的目标,需要建立济钢信息化监控平台,从信息化视角监控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把数据转化为知识,最大化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三)项目目标与实施原则
实施目标:
1.济钢作为国家级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技术水平位于行业先列,通过建设信息化监控平台保持两化深度融合的先进水平,提高业务流程在线管控能力。
2.提升信息化管理与专业管理深度融合水平,督促信息化应用单位业务操作准确、及时、规范,使系统数据准确有效的反映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
3.通过信息化监控,进一步实现订单推动下的物流、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
实施原则:
为了使信息化监控平台既适应济钢的需求,又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实际,系统拟采用立足当前,节约投资,搭建实用平台和分期建设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监控系统体系框架的设计将适应系统济钢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具备方便的人机界面、易于使用。
2.经济性原则
搭建一个经济的监控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最大限度减少硬软件投资。
3.可用性原则
监控管理系统的部署不应对已有信息系统结构、安全策略等方面做较大修改和调整,对现有系统性能影响最小化,不能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
4.扩展性和分期建设原则
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业界标准,并提供开放、灵活的信息交互及管理接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次建设主要完成监控中心硬件的搭建,今后将根据需要不断完善。
(四)项目实施与应用情况详细介绍
济钢信息化监控平台应用软件开发采用定制开发的方式进行,主要开发了下列功能模块:
1.硬件监控
硬件监控利用现有资源,无缝链接,整合到信息化监控平台。分为网络、服务器和机房环境监控。
1)信息网络监控
监控网络主干拓扑,掌握主要网络设备运行率、资源使用、专线流量、机房状态等运行基本情况。
2)服务器监控
监控主要系统(OA、
ERP、MES、能源中心等)服务器硬件的情况,包括运行率、资源利用率、宕机时间等内容。
3)机房环境监控
针对各服务器所在的机房包括通讯楼2楼、5楼机房、热轧机房等进行监控,监控机房的温度、湿度、烟雾等指标。
4)内外网站监控
监控内外网站运行情况、网站信息发布情况等。
2.系统监控
系统监控包括系统用户监控、系统流程监控、系统接口监控三部分。
1)系统用户
系统用户监控包括
ERP系统、MES系统、计质量系统、远程计量系统、OA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用户权限及用户数量。
2)流程监控
流程监控包括OA流程和ERP流程,其中
ERP系统135个业务流程,形成了5个一级流程(生产、销售、财务、采购、设备)。
3)系统接口监控
接口监控主要是监控
ERP系统的业务处理接口,出现问题时系统提示。
3.应用监控
应用监控主要包括库存监控模块、订单监控模块、采购监控模块、发货监控模块和任务平衡监控。
1)库存监控
本系统库存是指原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库存过大造成资金占用,产生一定的库存成本及倒运成本,造成浪费,库存过小会造成生产中断,因此合理的库存是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保证。
负库存:实际事务处理中的物流与ERP中的信息流不同步,就会产生ERP负库存,即从ERP系统来看,没有入库就出库了,这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是不合理的流程,会造成库存管理混乱,财务核帐物料价格不准确,给财务工作带来负担。
库存监控就是全面监控原料、半成品、成品库存及负库存,并按产品分类总共26项监控指标,通过设立负库存考核指标,对负库存进行重点监控。
2)订单监控
目前公司都是按订单生产,流程如下:
图1 按订单生生产流程
订单修改后订单需要挂起,然后重新经过审核、审价释放流程。
订单监控就是对各个产线的订单从创建到结算的全流程监控,包括当月订单创建量、虚拟订单量、释放订单量、排产订单量、补产量、取消量等9项监控指标。尤其重点监控订单取消量和释放后取消量两个指标。通过对订单的全流程监控,及时清晰地了解到各个产线的生产结构情况、订单交付情况、质量情况,为公司相关领导提供了决策支持。
3)采购监控
采购监控包括矿、焦、煤三大类共15项重点监控指标,从当月入库量、结算量、暂估量、未结量等方面全面分析采购系统,其中煤炭暂估量,直接影响炼铁成本,通过对该指标重点监控,10月份暂估量已经降低20%(本月结算是指本月ERP入库后完成发票匹配的量;本月暂估是指本月ERP入库后没有完成发票匹配的量)。
4)产销异常监控
产销异常监控是指从产品下线到发货开具质保书的全过程监控,正常业务处理流程见下图:
图2正常业务处理流程
根据流程图设定监控目标,并进行监控,工作内容如下:
-
建立产销环节标准体系,对不同的操作环节设立明确的操作标准。
-
从5月份开始分析4月、5月份的产品发货数据,3500产线、4300产线各有3万多条,并延伸到各个周期,根据模型计算出操作时间。
-
根据分析的历史数据,并和专业管理部门讨论确定了不同的周期标准时间,超出标准时间的视为异常,是我们监控的重点。
-
对于通报异常的指标,各产线根据“班事班毕”的要求,不断整改,提高了操作及时性,保证了物流信息流一致。
产销监控模块作为我们信息化监控平台的重点监控模块,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所有指标都是对现有数据经过数据加工、数据深挖掘得出的,充分利用了现有数据资源,具有很强的绩效评价指导意义。首先各个监控周期的时间都是纯粹的操作时间,利用信息化技术,去除了工艺时间及特殊需求等,完全是正常业务下的操作周期;其次信息化中心作为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时通报异常,督促整改,有效跟踪落实,联合各专业管理部门全方位监控,目前各个异常点都在向有利方向发展,缩短了操作时间,保证了信息化系统精准高效运行,从而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致。
5)任务平衡监控
监控ERP任务的投入产出是否平衡,对不平衡的数据进行报警提示,督促业务操作单位及时调整。
(五)效益分析
项目创新总结:
1.信息化监控平台从采购、库存、订单、产销方面,以信息化的视角全方位透视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系统的指标直观清晰地反映出了工艺、生产组织、管理上的异常点,为管理提升、生产优化指明了方向。
2.从企业数据分析决策的角度设计开发,所有功能模块的数据都是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经过数据挖掘、加工,把数据转化为知识,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
3.通过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及监控,督促业务操作准确、及时、规范,使系统数据准确有效的反映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保证系统运行精准高效。
4.信息化监控平台通过组件化开发,能够方便的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
效益分析:
1.信息化监控平台的数据都来自公司的ERP、MES、计质量等信息化系统,这和财务核算的数据来源一致,统一了公司的数据口径。
2.通过对库存的监控,大量降低了负库存,从之前的每月负20万吨,降低到了负1万吨以内,减少了资金占用。
3.各单位对监控月报提示的异常指标进行分析整改,推行“班事班毕”、“日清日结”的操作理念,并加强了本单位的业务监控,各项监控异常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如发货处理周期异常(实物发货不能结算)的比例降低了20%,对定金定货的资金回收降低了风险,目前物流管理中心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异常指标还在下降中。
4.通过对订单各环节操作的监控,提高了各销售单元对订单操作的严肃性,堵塞了管理漏洞,降低了订单取消量,提高了订单效益测算系统的准确性。
5.信息化月报通过对异常环节的风险提示,为业务单位找到了管理提升的目标和方向。最终判定周期的长短,影响公司待验库存高低,通过对最终判定周期异常的监控,督促及时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待验库存、降低公司资金占用。通过试运行的几个月,判定异常的指标下降了10%。
三、企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规划
在钢铁行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一定阶段、信息化资金投入有所降低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已有的海量数据资源,将资源利用作为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分析,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为企业管理创新、降本增效、扭亏增盈提供新手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大数据时期济钢数据挖潜增效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19411984.html